“百人長,法國佬躲在他們的坦克後面。射擊效果並不理想。”黨衛軍裡負責狙擊的維斯急忙上報危機。
一時間,混亂的戰場上充斥著此起彼伏的叫喊聲,槍聲,炮聲。
“轟……”隨著一聲劇烈的爆炸,躲在坦克後面的法軍紛紛開始衝鋒。就在剛剛,一名黨衛軍計程車兵悄悄靠近了一輛雷諾輕型坦克,抱緊炸藥包衝了上去。
因此法軍不得不灑出自己的步兵,防止黨衛軍計程車兵再次攜帶炸藥包靠近。
可惜,效果並不理想。由於黨衛軍的狂熱敢死隊,都是懷著必死的決心。往往一個拐角,一個散兵坑裡,就會突然跳出一個拉開炸藥包,同歸於盡的黨衛軍士兵。他們並不打算活著回去!所以他們可以任由法軍步兵從身旁穿過。
德國人的戰鬥力,德國人的血性,在這個無名高地上徹徹底底地展現在了法軍眼前。
眼看步兵已經灑了出去,後方的坦克還是接二連三的被藏好的黨衛軍士兵一輛又一輛炸掉。前面的步兵又被佔據地理優勢的對手壓制住。負責這一輪進攻的三團長,不得不在黨衛軍那些毛瑟槍富有節奏感的射擊聲中,伴隨著雙方不時投出的手雷爆炸聲中,下令撤下部隊。
目睹了整個過程的戴高樂突然有種不祥的預感。從上一次世界大戰中不難對比出一個事實。德國無論是國家的經濟,科技,工業能力,甚至人口都遠遠超過法國。他們的軍隊裝備水平,軍官的軍事素養,士兵的戰鬥力也絕不遜色。
當這個國家的軍隊,終於在絕境中爆發的時候,即便遠遠站在距離戰場幾公里外的山頭,戴高樂也能感受到那恐怖的力量,那永不妥協永不放棄的堅韌帶來的火熱戰意。
在看見法軍在慘烈的拉鋸戰後丟下成百上千的屍體和坦克殘骸退下來的那一刻。戴高樂的心中突然誕生了一個悲觀的疑問“即便征服了這個無名高地又怎麼樣。這個國家,還有著多少像這樣的無名高地?他們真的是法蘭西可以征服的嗎!?”
誠然,造成現在這種狀況。和他戴高樂先前自私的派比利時軍隊打頭陣有分不開的關係。
戴高樂也從這次的教訓中明白了一個事實。自己或許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但未必算的上一個合格的將領。戰場上,自私的算計往往沒有想象中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像西德爾那樣的傑出指揮官,或者是對面那群民兵那樣的頑強意志。
如今的戴高樂,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儘快找到西德爾商量對策。在他看來,現在也只有西德爾這樣純粹的軍人才能控制局面了。
與此同時,西德爾也看到了3團的慘敗。在他眼中,3團的失敗有很多原因。
拋開客觀上,炮火支援因為天氣原因而不準確,步坦協調由於坦克故障率高而不到位,等等原因。
從主觀上來講,由於上至自己,下至3團每一個官兵對於這支民兵的輕敵,造成了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急於拿下一場勝利的自己,匆匆投入還未休整好的疲憊部隊。以至於,被整裝待發的對手以爆發式的果敢反擊壓制。
總結經驗後,西德爾下令。全師休整,明天再做進攻,進攻部隊仍由3團承擔。
西德爾要證明,德國人有的勇敢,法蘭西也有。充分準備後的法軍也絕對不比德國差!
今天3團在這裡跌了跟頭,明天再爬起來就是了。西德爾不認為,一群民兵可以在明天的戰鬥中,還會有好運氣,幫助他們打敗準備充分的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