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都是獨子,按王五的要求軍中不留獨子,所以他們不能跟隊伍走。但不知為何這兩人怎麼勸說也不願離開,死活非要跟隊伍同清軍打到底。
明白事情原委後,王五叫田文把二人帶來,仔細打量二人一眼後,和聲問他們為何不跟那些降清的人一樣討個活路,非要留下來。
“大人,我們是獨子不假,可我們也是孤兒,爹孃都叫清狗害了,不跟你走我們怎麼報仇!”
說話的年紀大一點的劉元,因為激動臉色通紅。
“對,我們要留下來報仇,你不能不要我們!”
年齡小的宋小孩很緊張的看著面前的王五,稚嫩的臉上滿是倔犟。
“跟我走,會死的,我不想你們家絕後,你們爹孃連個過年過節燒紙的人都沒有。”
讓獨子離開活下去,是王五的人性,也是對這個時代的道義。
少年劉元聽了這話卻是急的喊道:“大人,你不讓我們報父母之仇,我們又有什麼臉面去給爹孃燒紙!”
王五聽後沉默了,一動不動的看著這兩孩子。
半響,他點了點頭,叫啞巴朱三過來,示意這兩個孩子就跟著朱三。
“多謝大人!”
兩孩子見自己重新被接納進隊伍,頓時化苦為笑,高興的跟著朱三進了親兵隊伍。
老順軍那邊麻思忠派人過來通知他們已經出發了,讓王五兄弟的人跟在後頭。
“出發,救劉帥!”
伴隨王五一聲令下,487名明軍士卒毫不猶豫的拿起他們的武器,揹著他們的口糧,向著營外義無返顧的走去。
這一刻,人人都知道他們再也沒有回頭路。
沒有悔意,沒有退縮。
只因,他們有最後的信仰。
王五同眾人一樣也揹著自己的口糧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離營之後他轉身想看吳家垣子最後一眼,卻被眼前一幕看的怔住。
一杆明字大旗在隊伍中高高矗立,旗杆下是那才十二三歲的宋小孩。
看得出,這杆大旗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麼吃力。
但小孩堅舊咬牙扛著。
哪怕稚嫩的臉蛋為之憋得通紅也不願讓給別人。
這一幕,讓王五笑了。
萬念豁達。
那麼,就讓他將這面大旗打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