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提議得到都統碩岱的贊同,局面很明顯,若是再硬攻東門,城內叛軍固然兵力不足,卻可以及時得到其餘三門守軍的增援。
當初叛軍攻打新野時採取的也是這一策略。
不過那時城中清軍兵力真的少,只有四千人。
而現在城中的叛軍卻有兩萬人。
不管清軍是主攻一門還是四門主攻,其實都沒用。
薩齊渾和碩岱這個提議明顯屬於刻舟求劍。
不過清軍真要一直主攻東門,只要吳軍還有生力軍源源補充,城牆根本拿不下,照這架勢看真是想要徹底拿下新野城,恐怕清軍得付出上萬人甚至一半兵力的傷亡。
這個傷亡代價是達素萬萬不能接受的。
他手裡總共就不到四萬人,攻個城死上一半,後面仗還怎麼打。
因此達素聽取了二位滿洲都統的建議,抽調綠營兵對新野其餘幾座城門發起進攻。
然而不管哪個門,攻城的清軍都被城上的吳軍死死壓制著,同之前一樣根本沒有任何改觀。
達素急的不僅下達了畏戰不前者陣前正法的嚴令,更下令破城之後可屠城。
屠城,達素乾的多了,在他眼中和牲口沒有多少區別的漢人死的再多也無損大局。
當初鰲拜請他出山時,他就提出過“平賊先殺民”的策略。
大意湖北亂民不過兩百多萬,把這兩百多萬人都殺了,賊兵就沒了根基,不滅自滅。
如此視人命為草芥,區區屠城又算什麼事。
各門戰況不斷匯聚到大將軍這裡,可沒有一個是達素想聽到的。
終於,在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拿下新野後,征戰一生的八旗老將達素頹喪的下令收兵。
清軍退去的那刻,堅守城中的吳軍將軍立時爆發震天歡呼聲。
兩天的強攻,清軍付出了足足七千多人的傷亡,比瓦爾喀在郾城的損失還要大。
吳軍傷亡也很大,被清軍主攻的東門在兩天內減員多達兩千,有幾個王五從巫山帶出來的軍官也不幸戰死。
城上歡呼時,王五早已下城,看著那一具具從身邊抬過的屍體,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認識的也好,不認識的也好,王五都沒有多看他們一眼,更沒有做出愛兵如子的將慈模樣,跪在屍體旁痛哭泣聲,讓還活著計程車兵為他甘願效死。
他只是簡單的掃了一眼,便轉過頭去不再看,而是去睡一覺。
這兩天他一直沒有閤眼,實在是撐不住了。
達素不可能再強攻了,當滿洲八旗兵被派出來那刻,王五就知道達素就如同個賭徒在下最後一把。
這把牌開了。
贏的是他王五,輸的是達素。
現在唯一擔心的是東線的吳軍主力能否跟上進展神速的馬寶,將達素後路切斷同時搶佔黃河各大渡口,阻止燕京援軍渡河。
馬寶被吳三桂封為寶國公的訊息,王五是四天前知道的。
並沒有眼紅,因為馬寶擊敗的是關外八旗,這是滿清最後一支真滿機動兵團,也是最能打的那支。
不是被抗清名將穆裡瑪打敗的那支滿洲娃娃兵能比的,也不是荊州滿城那幫老弱婦孺能相提並論的。
含金量真的足。
當得國公一爵。
但王五卻擔心馬寶因為進展過速會和吳軍主力脫鉤,萬一吳軍主力無法及時跟進,郾城大捷帶來的巨大戰果很有可能會反覆。
畢竟,指揮吳軍主力的是夏國相。
這個人,王五一直持有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