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亂事的蔓延,宮外傳來的喊殺聲和尖叫聲已然傳進宮內,這讓宮中上下人等無一不處於驚恐之中。
不少嬪妃因不知發生什麼事,驚慌之餘都跑到了慈仁宮。
慈仁宮的主人便是順治第二任皇后琪琪格,其身份很是顯赫,阿瑪是太皇太后親侄子科爾沁貝勒綽爾濟,姑姑則是被順治廢掉的第一任皇后布木巴。
也就是說琪琪格不僅是太皇太后的嫡親侄孫女,更是前任皇后布木巴的親侄女。
同當年太宗文皇帝一樣,順治的兩任皇后也是嫡親姑姑與侄女的關係。
除此之外,琪琪格還是饒餘郡王阿巴泰的外孫女,與其丈夫順治是舅舅與外甥女的關係。
憑藉這些多重身份,琪琪格才得以在姑姑被廢后在姑祖母的主持下被立為順治朝第二任皇后。
康熙登基後外朝給這位年僅二十一歲的皇后上徽號為“仁憲皇太后”,康熙尊為“母后皇太后”;生母佟佳氏則上徽號為“慈和皇太后”,康熙尊為“聖母皇太后”。
祖母布木布泰則尊為昭聖太皇太后。
也就是說康熙朝初宮中有三位太后。
可惜康熙生母佟佳氏於康熙二年病逝,因此宮中現在就琪琪格這個母后皇太后同其姑祖母太皇太后在。
同為太后,琪琪格這個侄孫女權勢肯定不及其姑祖母,故而六宮實際主人還是布木布泰這個太皇太后。
然而因為順治留下的諸多嬪妃年齡與琪琪格差不多大原因,使得琪琪格這個母后皇太后與諸多嬪妃關係最好,因而順治一眾嬪妃平日最喜往慈仁宮跑,跑的最勤的就是恪妃石佳氏。
石佳氏的父親是總督倉場侍郎石申之女,進宮後被順治賜滿洲名尼思哈,董鄂氏進宮前石佳氏最受順治寵愛。
宮外亂事發生時,石佳氏正與恭妃阿恪在下棋,初始二女以為是賊軍趁夜攻城,心中雖說緊張,可一想滿城城牆高大堅固,各門又皆有八旗將校駐守,親郡王和貝勒們也都在城上坐鎮,因而緊張之餘也沒有太過擔心。
豈料沒過多久,宮外竟是火光滔天,二女這才明白過來是滿城生了內亂,瞬間驚恐起來不知如何是好。
石佳氏擔心作亂的漢軍會衝進宮中,因此拉著恭妃便趕往琪琪格的慈仁宮。
太后居住肯定要比她們這些普通太妃居住要安全。
到地後卻發現慈仁宮已經來了許多人,有端妃恩綽,賽寶格格、明珠格格等,之後陸陸續續又來了幾十人,均是先帝順治生前所納嬪妃。
算上早逝病死的,順治生前一共納了120餘嬪妃,不過隨著順治的駕崩,這些年齡最大也不過26歲的嬪妃們就集體守了活寡,成了一個個年輕的“太妃”。
眾多“太妃”的到來讓本就亂成一團的慈仁宮變得更加混亂。
琪琪格雖是太后,卻也只是個25歲的年輕女子,哪裡能應付這場面,還是石佳氏她們幫著安撫眾人,這才勉強讓慈仁宮稍稍靜了下來。
可宮外傳來的喊殺聲卻是越來越近,越來越大,滿城熊熊燃燒的大火更映得皇宮如朝陽東昇般,這讓一眾嬪妃無一不是把心提到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