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焜以大周定國公名義向京畿各地發出的廢止滿洲圈地政策令,因為訊息傳播以及地緣因素,首先在近京地區產生了“爆炸性”影響。
近京地區是指以燕京為中心外延三百里,主要為京東、京南地區。
因為這兩個地區大多為肥沃良田,故而在第一輪圈地中就被八旗完全圈佔為旗田,原土地主人一律就地轉為旗下耕奴。
後來八旗權貴們又覺近京三百里的幾百萬畝良田不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便將圈地範圍拓至五百里,最終圈佔的良田多達兩千萬畝,佔直隸全省良田面積一半還多,加上大量投充旗田,相當於以一個省供養人口不足百萬的八旗。
此舉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前明那些常常因為領不到祿米被餓死的所謂朱姓宗室都不配替八旗提靴子。
佔據如此數量龐大的土地,勢必需要大量漢人替他們耕種,而漢人因為失去土地又不願做旗人奴隸便大量外逃,清廷遂出臺嚴酷“逃人法”。
“逃人法”實施二十多年來,前後捕殺的逃人多達數十萬,一顆顆血淋淋的人頭不得不讓活下來的直隸漢人老老實實替旗人主子們耕作,並且隨時將他們的妻女獻給主子甚至莊頭享受。
享受歸降投順漢人妻女是滿洲早在關外時就有的陋習,主子不僅享有對包衣奴才妻子的使用權,還享有對奴才女兒的第一次開發權。
普通漢人是這樣,做官的漢人還是這樣,哪怕如范文程這種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重臣,其妻女同樣要被王爺們享受。
貴為三順王的尚可喜在降金後,也曾將妻妾送到盛京半個月。
沒有任何例外。
哪怕是第一個投降後金的西屋裡額駙李永芳也將妻子獻給了貝勒爺,因不堪貝勒爺們的凌辱,李永芳之妻選擇自縊而亡。
為了安慰並彌補李永芳,奴爾哈赤便將自己年僅14歲的孫女嫁於其做妻。
皇太極在時,意識到這種陋習會讓漢官漢民對滿清統治產生牴觸心理,因此在世時沒少出面調解此類矛盾,多爾袞上臺後卻認為這種陋習乃理所當然之事,其曾道:“如果征服者不能享受失敗者的妻女,那征服的目的何在?”
燕京不少降清的原明朝官員私下聚在一起長嘆短噓時,卻將滿清這一陋習歸咎於當年的蒙古人,以此安慰自己大清不過是效歷史故事而已,不是有意針對他們。
在多爾袞的帶領下,滿洲王公大臣們掀起了又一輪對漢官妻女的“採食”風潮,其中採食最狠的就是多爾袞的親弟弟多鐸。
現任陝西巡撫賈漢復的妻子就被年輕的豫親王霸佔兩年之久。
這股對漢官嚴重侵犯人格的風潮直到多爾袞死後才算停歇,並不是清廷主動停止,而是受到了外力因素。
南方的明朝餘部打出了一輪又一輪反清高潮,令得投降清廷的漢官蠢蠢欲動,這會再讓漢官們的妻子無償服務於滿洲王公大臣們,肯定會導致漢官對大清徹底離心離德。
當官的是脫離了綠帽子歲月,不用再與滿洲人當道友,但那些在旗莊裡世代為奴的可憐農奴卻是無法享受官員待遇的。
他們,沒有“統戰”價值,有的只是被剝削價值。
所以,他們的妻子、女兒乃至母親,時時刻刻都要接受來自主人的恩賜。
不能說不。
說不的下場就是家破人亡。
因此旗莊的漢人農奴在娶妻時,都喜歡娶醜妻。
娶漂亮女人為妻,註定他們一輩子都要生活在恥辱和恐懼中。
不過漢人農奴最恨的其實不是遠在燕京偶爾才來旗莊的滿洲主子們,而是天天仗著主子恩寵在莊裡狐假虎威的莊頭們。
莊頭是清廷專門設定用於管理旗莊的管事人員,沒有品級,卻對莊裡農奴享有幾乎等同生殺予取的大權。
因為清廷規定各莊的壯丁是莊頭的戶下家人,非經莊頭允許壯丁不準開戶、不準搬遷,不準轉業,必須無條件聽從莊頭指派。
甚至於莊內壯丁和其家人們想要離莊探親,或外出購物,都必須由莊頭開出路條方得外出。
否則,視為逃人,捉住便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