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皆是皇帝親舅。
石家則是指前漢軍鑲紅固山額真、鎮海將軍的石廷柱,現石家代表人物是和碩額駙、內大臣石華善及其弟江南按察使石琳。
石家能名列八大家之一,主要是因為石廷柱早年任明朝廣寧守備時同其兄石天柱一起迎太祖奴爾哈赤入廣寧城,後來又在大淩河勸降祖大壽,從而為後金控制遼東奠定基礎。
屬於功勞很大的那種。
不過石家同佟家一樣都是女真改姓,並非真漢人。
之所以將佟佳和石佳改為漢軍,是當年皇太極故意給漢軍摻沙子的結果。
要不然八旗漢軍全由正宗漢人組成,假以時日必定會成為大清一股尾大不掉的勢力,弄不好還會直接威脅滿蒙八旗的地位。
畢竟,漢軍人多。
王家是曾任漢軍正紅旗固山額真的王世選,此人於八大家資歷最淺,卻憑藉戰功使其家族居於漢軍顯赫地位。
李家則是指李永芳一族,代表人物是被耿精忠殺害的前閩浙總督李率泰,以及曾為漢軍鑲黃旗都統的李巴顏。
祖家自是指祖大壽一族。
當年祖大壽雖然不曾出仕清朝,但其子侄舊部卻在清朝多為要員,如曾任閩浙總督、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的張存仁就是祖大壽的部下。
平西王吳三桂更是其外甥!
祖大壽的長子祖澤潤隨洪承疇南征時死於軍中,次子祖澤溥是兵部漢尚書,其餘几子皆在清廷位居高官。
不過祖家現在情況很尷尬,因為祖大壽四子高廉總兵祖澤清響應表哥吳三桂造反,令得祖家現在被清廷嚴密監視,基本跟囚禁沒有區別。
哪怕祖澤溥同幾個兄弟多次上書要求帶兵出征平叛,清廷也無法相信他們的忠誠。
搞的祖家上下現在是既恐懼又期盼。
恐懼的是一旦表親吳三桂造反失敗,那他們祖家肯定要受到祖澤清牽連,哪怕清廷看在過去祖家有功的份上留祖家一命,也不可能再有現在的高官厚祿。
期盼的是萬一表親吳三桂造反成功,那憑藉祖家與吳家的關係以及老四祖澤清的存在,祖家地位肯定比在清朝還要高。
兩頭下注,也是遼東將門的通病。
小皇帝康熙冒險剷除鰲拜後便想革去祖澤溥的兵部尚書一職,但此事被大學士巴泰勸阻,認為這樣做的話很容易讓祖家對大清徹底失去忠心,也容易引起“連鎖反應”。
雖然被軟禁的祖家本身對大清已經構不成威脅,但祖大壽當年的舊部,以及舊部的舊部還有不少人在前線效力,萬一這些人因為祖家的境遇兔死狐悲,恐怕就要叛亂迭起。
小皇帝在這件事上倒沒有一意孤行,不過卻下旨將吳三桂的嫡孫,也就是把他親姑父吳應熊的嫡長子吳世霖絞死,並將自己的親姑姑幽禁起來。
祖母布木布泰得知此事後考慮建寧非其女兒,其子世霖又實是大逆吳三桂嫡孫,為防有心人利用這個吳三桂嫡孫做文章,便沒有干涉此事。
太皇太后不干涉,索尼等人自然也無法阻止此事,結果就是才幾歲的吳世霖被一眾衝進家門的侍衛強行從其母建寧公主手中帶走當街絞死。
這些事,蔡毓榮知道但過問不了,甚至覺得理當如此。
對叛逆者,就當斬草除根。
回到家中後,蔡毓榮便將路上撿到的叛軍傳單拿給自己已經年過花甲的父親蔡士英看。
蔡士英身體不太好,順治十八年就在漕運總督任上以疾致仕,這幾年一直在京師休養,基本上已經不過問朝政,鰲拜在臺和倒臺對這位已經病退的總督大人也沒有任何影響。
但是,眼下局面卻不容蔡士英在家安生養身體,當知道吳三桂的叛軍已經攻入外城時,蔡士英第一時間想到的竟是這大清莫不成真就這麼短命不成?
同漢軍八旗大多數人一樣,蔡士英也不得不思考起家族的命運以及未來。
但又跟所有漢軍八旗一樣不得不接受整個漢軍被邊緣化的現實。
吳三桂造反後,清廷對漢軍八旗就一直提防的很,如今更是如臨大敵,這從各門值守的都是滿洲和蒙古八旗兵便能看出。
顯然清廷擔心漢軍八旗會充當外城叛軍內應,為防萬一索性不徵召漢軍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