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
牛旗大概就是這麼個心理。
或許,也有覺得自己還可以頂一下的成份在內。
其打算鼓動小皇帝憑藉滿城和姓王的拼到底也不是異想天開,他知道鰲拜生前已經徵召了幾萬蒙古兵入關。
所以,燕京不是孤立無援。
只要堅持下去援軍到來,到時就是他姓王的頭疼了。
在場幾人中,牛旗是兵部滿侍郎,明珠是兵部滿尚書,索額圖和米思翰雖然一個是大學士,一個是戶部尚書,但論資歷都不及明珠,畢竟明珠出任內務府總管大臣時,索額圖還是個二等侍衛,米思翰也不過是個內務府公中佐領,所以這會理當由明珠向小皇帝奏稟詳情。
對此,索額圖和米思翰沒有意見。
綜合各門對外城賊軍窺探的結果,明珠得出此次來襲京師的賊軍在三萬人左右,這個資料和周軍實際兵力差不多。
因為周軍進城後將原屬五城兵馬司和巡捕營的巡(役)兵全部收編,使得周軍從入城始的兩萬人擴充到了三萬人。
如此做法除了需要一定兵力維持外城穩定外,也需要大量人員配合甘文焜這位大周北方招撫使的工作。
如那兩百多替周軍到各地招撫勸降的官員,以每人十個護兵計,這就需要將近三千護軍。
在主力必須保持完整建制以應對有可能的大戰情況下,大量收用降兵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駐防在東城和南城的劉良佐現在已經開始徵召外城漢民青壯,並派兵挨家挨戶“勸輸”,除了想擴充實力打造劉家軍外,也是想讓這些外城漢民青壯充當劉軍攻城的炮灰。
這件事王五是知道的,卻沒有阻攔。
原因是能夠在燕京外城生活下來的漢民,百分之九十都與旗人有脫不開的關係。
尤其在外城經商的,百分百都是旗人的“白手套”。
沒有旗人主子在背後撐腰,漢人可以在燕京城做工做苦力,但想要做買賣掙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王五從來沒有把燕京外城的漢人當作可以爭取的物件,他可以用後世的道德底線約束自己不在外城胡來,但劉良佐亂來是劉良佐的事,他沒必要干涉。
只要不是屠城,外城的漢人出點血、“犧牲”一些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贖罪。
“奴才已查明直隸提督劉良佐從賊作亂,其部現駐於外城的東、南二城,西北中三城則為賊軍主力佔據,另據奴才所知,”
說到這,明珠停頓了下,才道:“皇上,賊軍主帥就是原先被鰲拜逼反的荊州總兵王耀武,此人投靠吳三桂後被封為平虜侯,吳三桂死後又被偽小朝廷晉為定國公,此人驍勇善戰,實是當世大賊,達素便是被其部斬殺”
明珠說這話時,邊上的下屬牛侍郎明顯不服。
“王耀武?”
康熙也想到這人是誰,下意識看向米思翰。
後者忙點了點頭。
確認就是那個米思翰曾向自己保薦的降將後,康熙不禁恨聲說道:“都是鰲拜這個狗賊乾的好事!他若不逼反王耀武,豈有今日禍事!等朕騰出手來,必定把鰲拜這狗賊屍首拉到午門外千刀萬剮,再挫骨揚灰!”
見皇上說的這麼嚇人,明珠和索額圖都不敢吱聲。
康熙這邊氣來的兇、來得快,但也去的快,皺著眉頭問牛師傅賊兵可曾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