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焜的計策跟絕戶差不多了。
搶在清軍前面佔領通州,控制直隸最大的兩座糧倉西倉和中倉,再把京郊各地的旗莊、皇莊“掃蕩”一遍,滿城內那四十萬八旗軍民連同王公大臣就得喝西北風。
到時,真就投降和棄城兩條路。
投降的可能性不大,多半棄城出逃。
滿清的王公大臣一旦護衛小麻子出逃,便如當年唐玄宗出逃蜀中,令安祿山的叛軍不費吹灰之力得到長安城。
沒了燕京,清廷不僅失去大一統政權的法理,也將正式進入滅亡倒計時。
去哪裡也是問題。
直隸、河南到處都是叛軍,小麻子壓根不可能在王五眼皮底下穿過“敵佔區”投奔嶽樂。
西北也打的不可開交,跑到西安去跟前腳脫離虎口、後腳跑狼窩沒有區別。
而且西北現在的貧瘠狀態也不足以維持小朝廷的運轉。
東南雖然還在清軍牢牢控制中,運河也通暢,但畢竟路途太過遙遠。
山東那裡也具有不可控性。
王五估計燕京被周軍佔領的訊息傳到山東後,那裡的官紳多半就要連夜縫製大周旗號,宣佈光榮反正。
在識時務這一塊,山東官僚歷來走在各省前列。
當年李自成剛下燕京,山東的官僚在沒有順軍入寇前提下就主動投順,負責接收山東的就是左都督郭升。
同樣,清軍一進燕京,山東這幫剛剛投降大順的官僚就立即造起大順的反來,繼而紛紛剃髮易服做了清朝的好奴才。
禮儀之邦不可謂不諷刺。
真正抗擊清軍的反倒是綠林馬匪、江湖好漢組成的榆園軍。
所以,書讀的越多思想越奴化,並非沒有道理。
但不得不承認,讓山東奴化思想如此嚴重的始作俑者,就是山東曲阜那所謂中國第一世家。
對這所謂天下讀書人典範榜樣老宗師的存在,王五深惡痛絕。
但能騰出手來,必定滅孔!
其率軍從廣平出發時,三省總督白秉貞已經派人去山東勸降巡撫周有德和提督馬寧。
後者,是吳三桂生前頗為器重的愛將,也認定必會舉旗響應自己的八提督之一。
只是,馬寧讓吳三桂失望了。
今時不同往日,形勢已然發生驚天鉅變。
周軍拿不下燕京,馬寧或許還能繼續選擇效忠清廷,現在他馬寧再不反正,真就無藥可醫,純純要做替韃子殉葬的可憐之人了。
“如果滿城小皇帝出逃,你認為他會逃去哪?”
這個問題王五自己的判斷是小麻子肯定是逃回關外老家。
沒想到甘文焜卻認為小麻子和清廷可能會逃到山西。
王五不解:“為什麼?”
甘文焜的理由是清廷不是沒有援軍,而且這支援軍已經在前來的路上。
“你是說蒙古人?”
“將軍也知朝廷清廷徵召蒙古各部入關的事?”
“是穆裡瑪引我來的燕京,你說這事我知不知道?”
“是了,穆裡瑪是鰲拜的親弟弟,這麼重要的軍情肯定要向將軍告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