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抗清 > 第350章 北伐改東征

第350章 北伐改東征 (第1/3頁)

燕京鰲拜被康熙剷除時,千里外的武昌城在緊閉了一個月之後終是開放城門,允許百姓和商旅正常出入。

原因是吳三桂駕崩訊息已經無須隱瞞。

接到中樞通知前來武昌的各地主要將領該來的也都來了,吳三桂病死訊息在這一個月內也早就傳遍四方。

在兵部尚書韓大任、禮部尚書錢點、工部尚書呂忝子、刑部尚書馮蘇、大將衛樸、張國柱、李本琛、範齊韓、廖進中等人支援下,夏國相搶在岳母張太后抵達前率眾擁立皇太孫吳世璠繼承帝位,改元“洪化”,定明年為“洪化”元年。

內閣以小皇帝名義給其祖父吳三桂上尊號“太祖高皇帝”,父吳應熊為“孝恭皇帝”。

官制皆依先前所定,對各將吏都有所封賞。

為了得到各方勢力承認,不致吳周王朝內訌,夏國相採納定北王張長庚建議,以小皇帝名義封嫡親叔父吳應麟為楚王,伯父吳應期為晉王,堂兄吳世綜為安福王(郡王),以此安撫吳氏宗親最有勢力的三位。

另晉升首輔大學士方光琛為國公,次輔劉玄初為侯爵。

夏國相的心腹韓大任、郭壯圖、範齊韓等七人晉侯爵,另有九人晉伯爵,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此舉惹得來度極為不滿,奈何朝政大權都被夏國相掌握,其根本無力反對。

不過張長庚卻提醒夏國相其連襟平虜侯剛剛取得南陽大捷,重創達素部清軍三四萬,且領軍克取汝州、洛陽,如此大功不加以封賞會讓人以為夏國相這個大連襟故意如此,萬一因此事讓平虜侯對朝廷生出不滿就得不償失了。

夏國相一想也是,當下他最需要的就是各方勢力對其地位的承認,而不是藉機打壓各方,便以南陽大捷酬功為由以小皇帝名義晉封平虜侯王永康為定國公(郡公)。

這讓張長庚覺得夏國相不足與謀,前番馬寶在郾城不過敗了幾千八旗兵就被吳三桂從侯爵直接晉為國公,而老五在豫西連戰連捷,取得的戰果並不亞於馬寶的郾城大捷,夏國相卻只給其區區郡公,可見這人極不地道。

但並不點破夏國相心中小心思,表面仍是與其客客氣氣,不與之發生衝突。

二月初七,襁褓中的小皇帝被夏國相抱上龍椅正式登基,次日即“下旨”內閣為其祖父堪選皇陵。

關於先帝葬在何處,內閣有幾種意見。

一是大學士來度主張的將先帝葬在湖南嶽麓山;二是韓大任主張的將先帝葬在武昌附近;三則是刑部尚書馮蘇提出的遵先帝生前意願安葬。

吳三桂生前有何意願?

便是死後能夠安葬在明崇禎皇帝陵周邊,以示其對崇禎帝忠貞一生,縱是死了也要長伴崇禎左右。

這不是吳三桂自作多情,而是事實上崇禎的仇的確被他報了。

不管以什麼形式,逼死崇禎的李自成、張獻忠等大賊都身死隕落。

而且若不是吳三桂,崇禎子嗣也根本無法保全。

若不是朱三太子下落不明,吳三桂恐怕也不會急於稱帝,王五和張長庚更不可能想到給吳三桂黃袍加身,以促其堅定北伐。

隻眼下根本不具備將吳三桂葬在崇禎陵附近的條件,就算有也不可能。

怎麼說吳三桂也是大周朝的太祖高皇帝,哪有陪葬前朝舊主的道理。

所以,要麼葬在嶽麓山,要麼葬在武昌附近。

最終,同岳父一樣迷信風水的夏國相拍板將岳父葬於嶽麓山,因為那地方風水不錯,有望氣的民間堪輿先生說湖南有王氣,且觀王氣延綿不絕,至少三百年國運。

來度沒有就先帝葬於何處同夏國相爭執,此事便這麼定了。

然而,在胡國柱、劉玄初等護衛下趕到武昌的張太后聽說要將自己的丈夫葬在湖南,不禁強烈反對,還鬧著要將丈夫靈樞秘密送回雲南擇地入葬,不準大張旗鼓。

顯然,直到現在張太后依舊不認為吳家會取天下,甚至認為自己的丈夫一死,這個新生的叛亂政權很有可能馬上就要倒臺。與其讓丈夫將來被清廷挫骨揚灰,不如學三國時的曹操悄悄安葬,省的死後還要被人折騰。

在張太后心中,丈夫和兒子的死完全就是因為這場不該發生的叛亂,因而這位從皇后一躍而為太皇太后的老婦人骨子裡敵視丈夫親手創立的所謂大周皇朝。

很明顯,張太皇太后的意見必然得不到內閣支援,就連護送她前來武昌的二女婿胡國柱也覺岳母太過糊塗,縱是岳母心中百般不能理解岳父起兵行為,坐在龍椅上的洪化小皇帝終歸是她的親孫子。

真要將岳父秘密遷葬雲南,無疑是告訴天下人周朝內部對於奪取天下根本不存希望,如此人心盡失!

豈不是害了自個親孫子麼。

因此雖不滿夏國相擅自擁立皇帝,但此事木已成舟,為大局著想胡國柱只能預設這一既定事實,轉而做起岳母張太后“工作”。

最新小說: 糜漢 穿越成了小魔女 三國:開局獻計曹操,成立摸金校尉 竊元 財神寶寶三歲半 嬴政夢天機,立我為嫡 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穿越秦時,如龍在淵 大明:家父崇禎,千古一帝 毒妃掐指一算:王爺,今日宜和離 明末巨盜 清穿:四爺的鹹魚貴妃寵冠六宮! 大明:史上第一國門皇子 那些年關於兩人的江湖恩怨 魂穿之萌妃別想逃 大明:我為景泰之子,當挽天傾 三國開局召喚姜子牙 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 大明:家有蠻橫小嬌妻 浮生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