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高興時,又有喜訊傳來。
左掖將軍王屏藩於保寧傳來捷報大敗清將赫業!
自領軍入川后,因四川綠營主要將領都是吳三桂的人,吳軍一路所向披靡,可謂王師一至軍民歡迎,成都、重慶、瀘州等重鎮都是兵不血刃順利易幟。
四川提督鄭蛟麟也是積極調兵配合王屏藩揮師北上,欲一舉攻佔漢中。
陝西方面早有部署,陝西總督白如梅先命提督陳福率兵5000緊急趕往漢中佈防,隨後西安將軍富喀禪又派駐防副都統赫業督領八旗兵600,營兵3000前往漢中協同陳福抵禦吳軍。
赫業剛到漢中就收到吳軍佔領保寧的訊息,提督陳福認為吳軍兵馬眾多,又得四川綠營全力相助,唯今之計只有據漢中死守,以待吳軍兵疲再尋戰機。
四川人口稀少,大多城鎮都是無人區,吳軍五萬眾加上四川綠營四萬眾近十萬人的軍糧供給,都需雲貴方面千里輸送。
因此清軍若能死守漢中不給吳軍突破機會,時日一久吳軍必定會因為供給不足退兵,到時也是雙方攻守易勢之時。
陳福眼光無疑正確。
可那赫業勇則勇矣卻蠢的要死,竟認為叛軍兵馬雖眾然立足未穩,因此清軍可先挫一挫他們的威風,使叛軍不敢輕易攻打漢中。
陳福儘管是陝西提督,但在郝業這個滿洲副都統面前說話也不夠份量,結果便是赫業在未經請示西安的情況下,擅自帶領所部600旗兵,4000餘營兵向保寧開了過去。
一路暢通無阻直至保寧附近,又見保寧城設防堅固不易攻取,赫業便下令所部屯駐於閬中近郊的蟠龍山與吳軍對峙。
吳軍主將王屏藩已知有一支清軍從漢中過來,卻是根本不主動攻擊清軍,而是派出數支隊伍襲擊清軍從寧羌經陽平關、朝天關、張飛廟、二郎山一帶的漫長補給線。
得知叛軍襲擊己方糧道,赫業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保障補給,可他手下兵馬總共不到五千,能抽出多少兵力保護後勤。
結果就是派去保護糧道的兵馬被吳軍盡數殲滅,整個交通線也在吳軍的攻擊下全部癱瘓。
被困在蟠龍山的清軍已然成了一支孤軍。
赫業指揮的興安總兵王懷忠部營兵因缺糧發生兵變,紛紛逃散。
吳軍主將王屏藩迅速利用這一機會指揮兵馬突襲清軍後方據點梅嶺,守衛該據點的八旗佐領泰星阿等50人全部戰死,營兵400餘盡數投降。
得知梅嶺據點丟失,赫業再是膽大也知完蛋,趕緊帶領餘部兩千餘人想突圍回漢中。
然而沒等赫業行動,吳軍搶先發起進攻,利用清軍士氣低迷,軍心浮動之機猛攻蟠龍山。
經一番激戰,清軍抵擋不住吳軍凌厲攻勢,赫業被總兵王懷忠擒住獻於吳軍。
隨赫業出戰的參領喀錫泰,二等輕車都尉武喇岱、佐領領業陳、巴朗,奇里布等32位滿洲軍官均被吳軍殺死,從西安過來的六百八旗兵除百餘人戰死外,餘皆向吳軍投降。
赫業這一敗,不僅使漢中清軍守備力量大大削弱,也令得各地清軍蠢蠢欲動。
王屏藩報捷同時正在籌備攻打漢中,不出意外的話半個月就能有結果。
漢中一旦被吳軍佔領,形成的骨牌效應定能使西北大亂。
吳三桂高興之餘,命重賞參戰將士。
汪士榮也被四川取得這場大捷感染到,出了吳三桂大帳臉上都還喜氣洋洋,卻瞥見同自己一起來的金道臺板著臉個跟誰欠了他錢似的,同自己也一句話也不說,不由疑惑道:“金兄為何不說話?”
“中丞面前哪有下官說話的份。”
金冠三一臉陰陽怪氣的樣子。
見狀,汪士榮不由收起喜色,一臉凝重看著對方:“莫不是我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惹金兄不高興了?”
一聽這話,金冠三不由氣急:“孫延齡不過據了三府之地,兵兩三萬便能封王,我家將軍坐擁荊襄重地,麾下亦數萬之眾,何以只得一總管不能為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