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元勳,福建總兵,為清廷征討明朝立下汗馬功勞。
但其有一個不為人所知的身份,那就是他是逃人。
當年耿仲明之所以被多爾袞命張存仁逼殺,原因就是其在軍中私藏逃人。
而江元勳就是被耿仲明私自收留的北地逃人之一。
其父母死於八旗刀下,其姐妹皆為八旗擄走為奴,至今無法找到。
得知吳三桂起兵後,江元勳便激動的在家中狂笑,狂淚。
父母之仇,姐妹之恨,豈能不報!
隱忍二十年,只為長刀見血,以祭親人。
但他知道福建要想反清靠他這個總兵不行,唯有耿家參與才行。
若他冒然率部起事,多半兵敗。
為此,見總督李率泰有意對耿家動手,便站出極力反對,只為拖延。
出了總督衙門後其連家都沒回,第一時間便找到了靖南藩下任副都統的好友曾養性,旋即在曾的帶領下直奔靖南王府,找到了正在獨自喝悶酒的世子精忠。
不找靖南王而找世子,是曾養性的建議。
因為他知道靖南王對於是否起兵拿不定主意,反而是世子殿下對於起兵反清一事極為堅決。
也知那“天子分身火耳”的讖緯!
在這位靖南藩老將看來,相比多病遇事不夠決絕的王爺,殺伐果斷的世子恐怕才是應緯之人!
於錯愕中從江元勳口中得知李率泰有意先下手為強後,耿精忠驚出一身冷汗,酒意也是蕩然無存。
“殿下,李率泰等絕非善類,末將能拖一時卻拖不了一世,萬一有人再進讒言,末將恐怕王府就要大難臨頭!”
江元勳按住心頭激動,懇請眼前雖年輕但于軍中威望頗高、也極得民心的世子能帶領眾人起兵。
“我們不犯人,人家要犯我們,與其等死,不如放手一搏!”
曾養性、白顯忠、徐萬耀三人也是極力勸說,都說李率泰既疑王爺父子有不臣之心,那此猜疑必然不會因為王爺“不動”而消除,反而會越發強烈。
“當斷不斷,反受其害!”
江元勳表示只要世子肯起兵,他馬上去軍營召集心腹響應。
耿精忠被諸將說的心動,然想起父母的態度,不由輕嘆一聲,很是苦惱道:“我是想起兵,可父王那邊”
言下之意沒有父親點頭,他這個做兒子的哪敢起兵。
參領徐萬耀見狀忙道:“殿下可仿唐太宗故事!”
“噢?!”
耿精忠心中一動。
唐太宗故事自是指其三勸其父李淵起兵反隋,從而開創李唐王朝。
結合“天子分身火耳”的讖緯,又有太宗先例,耿精忠不由心頭火熱,咬牙道:“我大好漢兒何來婦人婆媽的!”
當下決定由他代父起兵。
先斬後奏。
等到局面控制後,再請父王主持便是。
到那時,父王不反也得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