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精忠親自於總督衙門坐鎮監督全城斷辮易冠,命人將城中九仙觀王天君的坐像改為立像,是謂漢人天君豈能為奴!
期間發生一事。
有人慾營救被囚在王府的李率泰。
多是李率泰的舊部曲,有漢人,也有蒙古人。
這幫人夜闖靖南王府,終因寡不敵眾大半被殺,餘者被擒。
其中有一蒙古人嘛尼已受耿繼茂授予的“散騎郎”一職,結果白天投降晚上卻帶人劫囚,氣的耿精忠大怒,命人將嘛尼處以磔刑,活活剮了六百來刀。
待得知李率泰在獄中每天除被強迫喂半碗飯外什麼也不吃,且天天在牢房中罵耿家父子是逆賊小人。
擔心還有人想營救李率泰,耿精忠一氣之下親自帶人至牢中將李率泰拖到觀音山活埋。
總督衙門內被抓的李率泰親眷數十人亦一同被殺。
原王府長史陳儀奉耿精忠之命出使吳軍,剛走沒多久,廣西提督孫延齡、廣東提督楊遇明、總兵祖澤清等起兵響應吳三桂反清的訊息就傳到了福州,這讓隨耿家父子起兵的文武百官均是精神大振,認為大勢已起,清廷離敗亡之期已是不遠。
福州城中一些躲起來不肯斷辮的官員和百姓知道此事後,也紛紛讓家人將其辮子給剪了。
耿精忠卻是有點後悔,因為廣東內亂的話,尚家就沒法對他構成威脅。
但仔細一想,楊遇明、祖澤清等人均是受吳三桂拉攏才起的兵,也就是沒有吳三桂的話這些人不會造反,如此,就算廣東平南藩覆沒,廣東也是心向吳三桂,哪裡有他自立的可能。
明白此關節後,耿精忠倒也棄了雜念,一門心思部署如何奪取福建全省,繼而如何拿下浙江。
這時又傳來一好訊息,潮州總兵劉進忠願獻潮州於耿家。
劉進忠原是明朝總兵馬得功部下,順治二年在蕪湖投降清軍,後隨軍征討福建,歸耿繼茂定南藩下左跑鎮標副將。
幾年前耿家從廣東移鎮福建時,劉進忠被清廷調離耿藩出任潮州總兵,本質上也是削弱靖南藩羽翼的意思。
楊遇明、祖澤清造反後,劉進忠立即在潮州起兵,一方面組織兵馬呼應楊、祖圍攻廣州,另一方面則派人到福州聯絡“故主”,希望耿王爺能派兵支援自己攻打廣州,就算到時無法得到廣州,也能為耿家奪取廣東北部和東部。
為表明自己是真心追隨耿王爺,劉進忠直接把自己全家老小三十多口送到了福州。
耿精忠自是大喜,派漳浦總兵官劉炎統兵六千支援劉進忠。
曾養性提出想要全力北上攻取江浙,最好是能得臺灣鄭家的支援,形成耿軍陸上北進,鄭軍水上北進的合擊戰略。
有可能的話,最好請鄭家直接出兵乘坐海船效當年國姓壯舉,再入長江先奪南都。
南都一下,江蘇和浙江的清軍就不戰自亂。
至於南都被鄭家佔領會不會影響耿家利益,也就是到頭來耿家是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曾養性認為不會,其指鄭經將產業人口盡數遷到了臺灣,所以就算鄭軍搶佔南都也是無根之萍,哪裡是由陸路逐城推進的耿家對手。
到時給其別的利益,以鄭經的眼光多半就讓出南都。
退一步講,就算鄭家不肯讓出南都,於耿家也有大利。
因為,這會讓鄭軍成為耿家最好的掩護者。
有鄭軍頂在南京城,北方的清廷哪還有空顧得上耿家。
鄭家多頂一天,耿家就能多佔領一些地盤,多一些時間消化“果實”。
“求其利而不求其名!”
曾養性一語道破關鍵。
耿精忠欣然採納,派人立即渡海約臺灣鄭家合攻江浙,為給鄭家一些甜頭,耿精忠果斷以福建南部沿海府州縣“割給”鄭家為條件,又南聯琉球王國,索取硫磺等軍需,以為外援。
安排完這兩件事後,耿精忠正式向福建各地派發檄文,派曾養性、白顯忠、江元勳分別佔據本省中部和偏北部的延平、邵武、福寧、建寧、長州各戰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