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耿尚二家,與其日後還要和吳三桂大打出手,不如儲存實力觀望局勢,如此一來,反清聲勢看著是大,實則雷聲大雨點小,吳軍若不能速取陝西進軍北方,終是敗亡一途。”
嗯?
王五心中一突,不是因為胡全才叫他老五,而是其所言後半段。
他之所以不願深入河南,不也是不想為吳三桂作馬前卒,淪為炮灰麼。
那尚、耿兩藩又憑什麼替你吳三桂打生打死,最後還得跪在你面前稱臣?
前世整個三藩之亂不就是早期聲勢如虹,結果各打各的,這邊叛完降,那邊降完叛,亂七八糟的麼。
根子,恐怕就如胡全才所言。
“吳三桂唯有主攻陝西,以湖南、江西作為偏師方向,才能緩和同耿、尚之間的關係,也能讓這幾家有甜頭,有積極性。江南的蛋糕是很大,卻不是吳三桂能吞的,他連嘗都不能嘗!反之,其以主力入陝,反而能得陝西全力支援。”
胡全才的架勢有點諸葛孔明意味,指點江山那種。
王五問道:“何以認定陝西會全力支援吳三桂?”
“江南地方我朝大兵入關時屠戮甚重,百姓至今仍對我朝心懷怨恨,如此自然會恨吳三桂,因為不是他引我大清兵入關,江南也不會遭到屠戮”
胡全才指清軍入關後不曾在陝西有過殺戮,尤其吳三桂鎮守漢中那幾年與陝西地方極為“親善”,名聲頗佳,因此他斷定吳軍只要能攻下西安,陝西全省包括甘肅就能傳檄而定。
“關中土地肥沃,地勢險要,與四川、雲南、貴州又可連成一片,從而可使吳三桂有穩定後方,為其大軍提供足夠錢糧支援。想當年,劉邦實力弱小,最終擊敗項羽,就是藉助關中、四川資源從而建立漢朝。
若吳三桂能效仿劉邦,另將江南利益讓於耿家,我大清八旗又不堪重用,朝廷同時面臨多方勢力必力不從心,如此豈能不敗。
現在就看吳三桂是否有漢高祖之氣魄,之眼光了。”
說完,胡全才竟又給自個裝了一鍋煙絲,看著跟老煙鬼似的。
“另外,吳三桂全力進軍陝西,平涼的王輔臣必會響應。但只以偏師入陝,那馬鷂子未必就會下注了,多半騎牆觀望,不能速取西北,吳三桂恐怕只能圖謀江南,如此,不敗也敗。”
王五默然,因為胡全才好像猜對了。
這世間,不乏聰明人啊。
就是不知他那便宜老丈人究竟是怎麼個打法。
繼而又忍不住說道:“老胡伱看的是明白,說的也是頭頭是道,不過你別忘了如今荊襄在我手中。我若借道給吳三桂,你那朝廷還能在麼?”
“借道?”
胡全才先是怔了一下,繼而嘴角露出嘲諷笑容:“你五爺同耿家、尚家難道不是一路人?”
王五沒吱聲。
是懶的向胡全才證明他狗眼看人低。
至少在看他王耀武這件事上,老胡錯的有夠離譜。
只要吳三桂能速取湖南並提出借道荊襄進軍中原要求,王五一定會借道。
要不然也不會讓浮塵子去浙江把王士元弄來。
他想通了,當下沒有什麼比消滅滿清更重要的了。
胡全才同上官儀等人被哈克三接走了,渡河的那刻胡全才突然回頭看了眼王五,想說什麼終是沒有開口。
王五這邊也很快接到訊息,廣西孫延齡第一個起兵響應吳三桂,自稱安遠大將軍,將其檄文釋出各地。
這件事在王五意料之中,但讓他錯愕的是孫延齡的檄文中竟出現了張煌言的名字。
實不知去昆明勸吳三桂起兵的張尚書怎麼落到了孫延齡手中。
但,這是好事。
因為那個孫額駙不靠譜,得有人替他把把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