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吳軍只要北上,肯定會攻打陝西圖謀西北,畢竟西北自古出精兵。
拿下西北於中原就是虎踞之勢。
可陝西清軍主力去年在巫山被明軍擊敗,西安八旗披甲人損失多達一半,雖然陸續從其它地方抽調兵馬補充稍稍恢復了些元氣,又在提督陳福指揮下差點圍殲盤踞在茅麓山的闖賊餘部,可惜大功就要到手時又被明軍重創,副將王進寶以下數千官兵陣亡。
此役,令得陝西綠營元氣再遭重創,若吳軍大舉入陝攻打西安,陝西綠營很難抵禦吳軍,而且主力萬餘兵馬仍在提督陳福指揮下滯留在茅麓山一帶。
如果明軍趁吳軍大舉入陝時從荊襄發起反攻,或牽制陳福部使其無法及時回撤漢中,後果不堪設想。
基於保衛西安、保衛陝西、保衛大西北的策略,陝西方面就不得不考慮同明軍私下達成停戰協定。
避免窮於應付吳三桂大軍時,還要疲於應付反攻的荊襄明軍。
正好明軍方面提出換俘,陝西三位“巨頭”商議後便決定利用此事派康恩倍出使明營,以求搭建雙方良好溝通渠道。
世上事從來是有因才有果。
明白了陝西方面也面臨巨大軍事壓力,富喀禪也暗示康恩倍可以嚮明軍提供一些軍械換取雙方“相安無事”,那王五肯定不能放過這一機會。
他同意雙方建立聯絡處,此聯絡處就設在保康,因為此地離茅麓山較近,茅麓山如今被陝西提督陳福指揮的清軍佔領。
但提出兩個條件,一是陳福必須從茅麓山撤兵回到竹山,清軍撤兵後明軍也不進駐這片區域,只將這片區域作為雙方的軍事緩衝,以增加信任。
康恩倍喜道:“老爺這一設想極好,富大帥他們肯定會答應。”
王五接著提出第二個條件,就是陝西方面要出售五千匹戰馬給明軍。
“這”
康恩倍犯難,五千匹戰馬陝西肯定是能提供的,因為西北自古就是產馬地。
只是這麼多數量的戰馬,恐怕富大帥他們不可能同意。
畢竟,這種事本質上就是資敵。
哪怕陝西現在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吳三桂而不是明軍,陝西方面也不可能這麼做。
“你將我的條件帶回去就行,交易這種事嘛,總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王五笑著讓康恩倍如實帶話,並暗示其底線是三千匹戰馬。
同時給了康恩倍另一樁功勞,就是三千匹戰馬可以折抵富喀禪提出的一人三兩銀子“贖金”。
等於明軍拿兩萬多兩贖金向陝西購買三千匹戰馬。
當然,如何將這件事說成是自己據理力爭得來的功勞,就要看康恩倍自己了。
“老爺既然交了底,奴才定當出力!”
康恩倍也不是蠢人,當然知道這是王五給其撈功的資本,這次出使明營一切順利的話,或許富大帥還能再提他一提。
參領再往上提的話,那就是駐防都統、副都統。
能當上副都統,於康恩倍而言那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
畢竟對於普通八旗馬甲而言,佐領就是他們一生的天花板了。
而這一切,都是眼前這個曾經俘虜過他、威逼過他、利用過他的年輕老爺所賜。
不看過程僅看結果的話,老爺無疑是他命中貴人。
心中自是感激涕零。
“你我是朋友,朋友之間就不要講那些客套話,我有需要請你幫忙,你有需要只需開口便是,”
王五知道康恩倍抽菸,便親自去取了菸絲給康恩倍裝了一鍋,待其“吧嗒”幾口後隨口說了句:“那個陳福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