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利益角度來看,其實誰都願意同佔據荊襄的王五搭建一條屬於彼此的“專線電話”。
吳三桂這邊自不必說。
遠在廣東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繼茂、臺灣的鄭經、廣西的孫延齡恐怕也願意。
至少,不會牴觸。
因為,這件事對他們而言沒啥壞處。
沒有壞處就是好處。
所以遠在燕京的鰲拜和小麻子其實都有同王五“通話”的需求。
前者極大機率是為了彌補錯誤,畢竟如今湖北的糜爛是因鰲拜退婚引起,至少名義上是這樣。
王五一直對外宣稱也是被鰲拜逼反。
為了坐實這件事還寫了封信託降官帶給老張轉送燕京。
目的就一個,就是不管局面如何發展,反正一切責任都是鰲拜的。
哪怕燕京的八旗群眾買不到草紙,滿城的糞便沒地方傾倒,京畿今年旗莊的莊稼欠收,崇文門的稅多收了三文錢,責任都是鰲拜的。
總之,沾邊的不沾邊的,統統都是鰲拜的錯。
故而,只要明軍的聲勢一天比一天大,軍費開支一天比一天多,鰲拜的壓力就會一天比一天大。
即便有兩黃旗替鰲拜站臺,有遏必隆等人幫鰲拜搖旗吶喊,但只要鰲拜無法解決明朝餘孽問題,並且因為明軍的死灰復燃導致八旗損失加劇,清廷財政出現嚴重赤字,各地為了弄錢緩解錢荒開始出臺五花八門的政策,那鰲拜即便再不想下臺,也終會被憤怒的八旗“群眾”趕下臺。
如果吳三桂再反,則其下臺的速度必然會加劇。
種種跡象表明昆明已經蠢蠢欲動,精明如鰲拜不可能不知道突然消失的那個吳三桂庶孫意味著什麼。
所以,其還真有可能借助陝西方面換俘一事,趁機與差點成為自己孫女婿的悍賊王五重新建立對話機制。
看看這件事還能不能挽回。
如果能挽回,使湖北局面重新平定,清廷能夠集中精力應付吳三桂,鰲拜給予大的讓步也是說不準的事。
合格的權臣,不在乎臉面。
反之,對於馬上就要大婚的十二歲小麻子而言,極有可能相信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理念。
娃娃懂什麼?
一個離自己十萬八千里的反賊和一個天天在眼面前欺負自己的老頭,誰更煩人不必多說。
何況,小麻子身邊還有內務府的米思翰以及曹家那個包衣塔阿拜。
這兩人,是王五統一戰線的外圍。
或者說,是被利用的外圍。
只要有共同敵人鰲拜在,這個外圍就能起到作用。
影響小皇帝判斷的作用。
那麼,一心想要自由的小麻子想和王五直接通話也在情理之中。
目前來看,陝西的三位巨頭無論是富喀禪這個西安將軍,還是白如梅這個陝西總督,亦或賈漢復這個陝西巡撫,都與鰲拜沒有太多瓜葛。
三人之所以同意和明軍換俘,是各自出身和歷史原因。
就是與多爾袞三兄弟之間都有過從屬關係和提拔恩德。
屬於報恩性質。
何況換俘一事對清方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