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況胡定國是代表陝西清軍與明軍接洽俘虜交換的,因此擔任後衛的總兵應紹第一時間將人帶到了虎帥那裡。
由於王五也不確定陝西方面是否同意交換俘虜,故而沒有將此事告知虎帥他們,因此得知陝西方面竟願交換包括郝搖旗和兒子李復國在內的俘虜,虎帥自是又驚又喜。
當下和洪部院、袁帥一起找到王五,問其詳情。
王五這才將原委說了下。
“這種事韃子怎麼肯同意的?”
袁宗第對此事很是不解,他同韃子打了這麼多年,還是頭一次看到韃子肯交換戰俘的。
其實原因很簡單。
無論是大順軍還是忠貞營,在之前與清軍作戰中都沒有抓到過清方的重要人物,有也不過是小角色。
反倒是順軍方面不斷有大人物被清軍抓獲。
宋獻策、牛金星、劉宗敏、李自成的兩個叔叔、張鼐、田見秀等多了去。
如此,不是清軍不肯交換俘虜,而是順軍沒有俘虜同他們交換。
但這一次不同。
荊州一役,王五俘虜的不僅是三萬多降兵,還有多鐸的兒子董額、努爾哈赤嫡重孫特爾親等於清廷極為重要的人物。
滿洲八旗將校有好幾十個。
從對等角度看,這件事對雙方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王五讓人叫來那個胡定國,問其同意交換俘虜是誰的決定。
胡定國很老實,說是西安將軍富大人的決定。
“富喀禪?”
袁宗第對此人有些印象,因為當年這人曾跟阿濟格追擊過闖王,按順治登基後的說法,這個富禪喀應該屬於多爾袞一系的“餘孽”,一直被閒置,直到順治去世才重新被清廷啟用為西安將軍。
這就合理了。
因為明軍手中戰俘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多爾袞兄弟的“繼承人”固山貝勒董額,隨董額出征的兩白旗將校也有不少。
作為西安將軍且是多爾袞兄弟當年重用之人,富喀禪於公於私都不可能反對俘虜交換。
王五判斷除了這個原因外,康恩倍於其中肯定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政治層面上,鰲拜雖然在燕京中樞隻手遮天,逼迫小皇帝下旨誅殺同為輔臣的蘇克薩哈,於兩白旗掀起大獄,倒行逆施令燕京官員不敢言,但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督撫、滿洲將軍們恐怕未必都願意跟鰲拜穿一條褲子。
比如老張這個湖廣總督之前就說過,他與現調任貴州總督的楊茂勳其實都是反對鰲拜專政的。
其上鰲拜這條賊船也是被王五強行推上去,而不是真的想同鰲拜一黨扯上關係。
“我若沒有記錯的話,陝西總督白如梅是漢軍鑲白旗。”
說話的是部院洪育鰲,也是目前為止能夠代表明朝政權的最高官員。
甚至可以說他才是永曆朝廷真正的“發言人”。
地位比監軍潘應龍還要高。
無它,潘是內臣。
八旗滿為尊、蒙為次、漢軍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