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都是光頭,可能是剛割的辮子頭髮還沒長起來。
人數卻是不多,遠遠看著只千把人左右,打的旗幟也是五花八門,有紅旗,有黃旗,有白旗,還有綠旗!
跟戲班子似的,鬧哄哄。
將旗之類的也沒有。
城上分析可能是叛軍的先頭部隊,因此不會立即發起攻城。
叛軍兵臨城下後果然沒有馬上開始攻城,而是往城中射了幾封勸降信,前幾封都是好言好語,最後一封卻是威脅再不開城投降,破城之後便要將城中文武官員統統殺光。
面對此威脅,有官員心中畏懼,不過知州周建元卻是意志堅定,誓死也不會降賊。
為了穩定人心,同時也為激勵青壯百姓奮勇,周建元開了庫房,把剛收上來的稅銀全拿了出來,加上士紳大戶們籌的一些錢,給每個上城助守的兵丁發了十兩銀子賞,青壯則是一人三兩,另外殺豬備酒,又是親自領人挨門巡視,一番動作下來,城中人心稍穩,局面看著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城外叛軍見城內不肯降,可能是因為缺少攻城器械原因,一時也拿城中沒辦法,便在城外紮營安灶,可能是想等後續大隊人馬趕到再攻城。
周建元見狀稍稍心定,他估摸叛軍一路侵襲而來,未必有多少攻城器械,因此只要他蘄州全城軍民堅定一心,人人抱定死志堅守,叛軍攻上一兩次可能就要去別的地方。
畢竟,叛軍也要吃喝,不可能在堅城下駐留太長時間。
未想,深夜城內卻突然生了變故。
有數十人在城中到處點火,霎時火光沖天,風助火勢,城中燒成一片,城頭上的守軍立時大亂。
片時功夫,白日放進城中的黃岡營兵就衝到城門奪城,他們殺散守城的蘄州兵丁和青壯,踏著他們的屍體開啟城門,將早在城外等侯的叛軍放入城中。
變故發生時,周建元正同林萬商議明日城防事,得報那些放進來的黃岡兵竟然做了叛軍的內應後,周建元悔得腸子都青了。
事已至此,除了一死以報君王,也是無能為力。
絕望的知州大人到後堂準備自縊殉國時,千總林萬卻帶人奮勇抗擊叛軍。
只這位千總大人再是英勇也抵擋不住蜂湧入城的叛軍。
大勢已去,如何能力挽狂瀾!
林萬身中數刀仍兀自和叛軍拼命,最後被一擁而上的叛軍亂刀砍死。
知州周建元卻是沒死成,不是他怕死,而是繩子套到脖子那一刻,沒來由的就猶豫了下,等他好不容易堅定殉國之心將繩子套到脖子上時,門卻被給踢開,之後被一群衝進來的叛軍士卒抬到了他們主將面前。
“這就是知州大人?”
明軍水營東進統領郭法廣打量了眼儘管臉色蒼白,眉宇眼神卻對自己抱有極度仇視的知州大人,壓根不與其廢話半句,直接命人將這位知州大人從城牆上扔了下去。
爾後命入城軍士控制城中官庫,將存銀和糧食及一切有用物資用大車運出城送到江邊,運回荊州。
同樣嚴禁擄掠侵擾民間,對士紳大戶也按例徵銀。
次日,除留部分人馬繼續搶運蘄州物資,郭法廣率領戰船48艘,兵士4700餘繼續沿江東進,目標鄰省江西。
從荊州出發時,郭法广部只有水兵2000,如今卻是擴充到7000餘,除俘虜營兵數百外,多是牢中放出的囚犯,及各地加入的復明義士。
其部只有一個任務——沿江侵襲地方,牽制下游清軍。
蘄州知州周建元被從城牆扔下後,當場並未摔死,但渾身上下也沒一塊完整的骨頭,其死前只一個念頭,就是埋怨武昌的總督大人。
如果不是總督大人抽走他蘄州三千兵馬,何至於被千餘叛軍所乘。
唉,總督大人害死我了。
武昌城。
正在批改公文的總督張長庚打了個噴嚏,感覺怪怪的,然後思慮半響,對自己的外甥道:“泰君的事情泰君自己解決,咱們就不必摻和了,不過我看泰君現在很麻煩,搞不好得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