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城上火炮威脅,剛剛被打的心驚肉戰的營兵們也是膽氣復增,在一面面綠色旗幟指領下向著荊州城牆撲了上來,推進速度快了不少。
尤其是老兵。
越接近城牆,就越不會被炮子打中。
因為城上的炮位大多是固定的,只能往一個方向打,想要調整的話沒半個時辰根本來不及。
所以現在抓緊時間往城牆靠,城上的火炮就跟燒火棍一樣成擺設,再確保自己位於火銃、弓箭射程之外,那還真就是穩如泰山。
金萬鎰也沒有搞什麼試探性攻城,找出叛軍城防漏洞再調整部署什麼,直接就是一把全下。
孤注一擲。
遠遠看去,五千多蜂湧而來的清兵在荊州城外形成的聲勢的確驚人。
如果王五不是收縮兵力死守荊州,而是分兵駐防沙市,等待明軍的就是這滔滔人海。
根本守不住。
如錢塘江潮快速向岸邊襲來的清軍大潮,瞬間卻無聲無息止住。
讓人有些驚詫。
原來又是一道壕溝橫在了向城牆湧來的清軍面前。
前面的清兵倒黴的被後面收不住腳的同伴直接推進了壕溝中,從東到西兩三里地不時有清兵掉下壕溝,繼而慘叫連連。
壕溝距離城牆不到一里地,是個非常奇怪的距離。
清軍的火炮推不上來,使用的火銃、弓箭又射不到。
只能一邊隔著壕溝唾罵城中的明軍,一邊組織人手快速填平壕溝。
必須形成幾處至少幾丈寬的通道出來,否則能過人,攻城器械卻過不去。
清軍使用的盾車、撞城車都是大傢伙,單純架設木頭鋪上木板是通不過的。
幾百營兵在軍官的組織下開始負土填溝,這活他們幹熟了,工具現成的。
然而讓清軍上下意外的是先前他們填平壕溝時城中叛軍半點動靜也沒有,現在卻有躲在泥牆上的叛軍探出頭來對著他們指指點點。
就在清將安慶宗疑惑時,遠處城樓上有紅旗揮動,繼而耳畔傳來一聲炮響,旋即是無數炮響。
相比之前震耳的炮聲,這次清軍聽到的炮聲沒有那響。
然而炮聲過後幾乎是眨眼間,就有十幾名清兵跟被收割的麥子一樣齊齊倒在壕溝前。
無聲無息就這麼瞬間倒地,之後才有疼覺傳遍神經方有哀嚎聲傳出。
未等壕溝前的清軍反應過來,前方就出現了一片開闊地。
從東到西長十幾丈,寬五六丈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