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湖廣總督張長庚想辦法予以解決,但只能解決三千人。
限死了。
水陸各三千。
等於是預設王五可以指揮六千兵馬。
也肯給這六千兵馬“買單”。
多出來的燕京一律不負責。
事實上王五若是不想辦法開源弄錢,他也無法養更多的兵。
荊州就這麼大的地方,沒有穩定財源,擴兵意圖謀反無疑痴人說夢。
這就有了旗下奴,長江水運等計劃的出爐。
王五怎麼可能真就安份當這六千人的總兵官,混吃等死呢。
當然,燕京給了方便,王五也不能不識好歹。
當時也處於他與瓜爾佳氏的“蜜月期”,因為雙方政治聯姻了。
所以王五就完全按清軍綠營編制設了標兵三營,每營1000人,分別由田文、趙進忠、張天放指揮。
三營兵一支駐在荊州外城東南的公安門、一支駐在外城西北的安瀾門、一支駐在外城的東北拱極門。
事實上掌控荊州外城的城防安全。
同親軍營一樣,這三營兵都是王五手中最能打的兵馬,也可以說是他能在荊州立足的基本盤。
三營兵並非全部駐於城中,而是於門內兩側各置營房、校場。
田文的右營、趙進忠的左營使用的是原荊州綠營遺留的營房校場,張天放的中營則是使用臨時搭建的營房。
炮營、輜重二營因不在荊州總兵直屬兵馬編制內,為免燕京說話,王五便統一安排在水營。
營房在荊州東面的沙市鎮。
此地是荊州東大門,距離荊州極近,召之即來,也能於沙市同水營配合抵禦來自武昌方面的攻擊。
炮營統領是前塔天寶部的總兵馬昌元,輜重營的統領則是許德義。
體制上,總兵直轄標兵三營設將領八員,這個將領指的是副將、參將。
一般是一營設一副將總管,參將協助。
又或是三營均由參將負責,另兩員副將則協助總兵專管。
一管軍事作戰,一管人事錢糧。
在武昌決意降清時,王五按規矩向穆裡瑪、張長庚呈上所部花名冊,並將主要將領名單附在上面,以此為部下獲取清廷給予的官職。
由於總兵所轄只能將領八員,因此最終是麻思忠、張天望二人被王五請授副將;田文、趙進忠、許德義、張天放、徐霖、馬昌元六人請授參將。
並未簡單按親近、軍功報請,而是結合了“山頭”因素。
麻思忠是最先跟隨王五的老順軍代表,張天望則是王五這支部隊的“入股合夥人”,二人帶領加入王五系的兵員也較多,那麼作為僅次於王五的將領獲授副將肯定是能服眾的,也能表現出王五對他們的信任
田文、趙進忠二人是王五的嫡系代表,各授參將肯定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