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要給參與滿城修造的青壯發工資。
這就苦了工程承包方。
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收到任何工程款,自個墊吧,誰有這麼多錢墊?
左右為難,只好紛紛給各自後面的“東家”訴苦。
歸州的夏知州和汪千總官職太低,可不敢跟王都統拍桌子瞪眼,只能悄悄過來請都統大人想想辦法,好歹給開點銀子再動工。
武昌老張那邊卻是沒吭聲,事實上這錢得他撥,問題他沒錢撥,得等。
少說也得一個月時間,就是夏稅收上來後。
前面因為催鄖陽巡撫胡全才給錢,結果被人家直接告到燕京,說他張長庚謊報工程造價銀,慌的老張趕緊上書辯解,就這還不知道朝廷怎麼個弄法。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啊。”
王五這邊也能理解承包方的苦衷,錢嘛,他個人倒是有大幾十萬兩,問題是怎麼可能拿出來替清廷墊資呢。
雖然這錢本來就是清廷的。
可進了他王都統的腰包,這錢就姓王了。
再拿出來不是傻帽麼?
這發是那麼容易剃的麼。
但工程又要進行,不能光灑些石灰插些紅旗不動啊。
滿城滿城,你好歹也得修座城門啊。
什麼都不動,真就沒法交待。
思來想去,給夏知州和汪千總出了個主意,就是讓他們將自己承包的工程再撇成幾個或十幾個工程往下發包。
比如一段城牆總長三里,你個人沒法修,就把這段城牆分成十份包給其他人修,利潤也給足,但是呢這些分包商得自個墊資先修,等標段完工後再領工程款。
這個法子無疑是個解決問題的好法子,好比五十萬兩的工程一個人幹吃力,十個人幹,二十個人幹,就不吃力了。
眾志成城嘛。
這年頭,什麼人有能力參與朝廷的工程大專案?
必定是士紳豪強,又或當官的。
夏知州和汪千總還有點發懵,顯然是擔心工程完工後萬一這工程款還沒下來,那他們就成欠債大戶了。
王五發話了:“怕什麼?只要有朝廷在,有大清在,還怕沒人結這個賬?”
給二人吃了定心丸,發包手續合同什麼的都用官府的。
只要有官府在,就不怕沒錢。
夏、汪二人仔細想想是這麼個理,再說不這麼幹他們也幹不下去,當下就回去著手分包。
工程“副總指揮”金冠三等兩位“承包商”走後,遲疑了下提出一個憂慮道:“大人,這要是銀子不到位?”
“那就欠著吧。”
王五回答的很乾脆。
“這?”
金道臺腦殼有點疼。
“金,你要明白所有人都欠我的錢,所有人就盼我死;但要是我欠所有人的錢,那所有人都希望我長命百歲。”
王五意味深長的看了眼金冠三,“你得罪了老張,這道臺肯定幹不了,以後就踏實跟著我幹,別想其它的,有我吃的少不了伱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