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念舊的吳三桂連個要飯的都肯認為女婿,況一擊敗滿八旗的年輕優秀將領呢。
就算日後知道女婿是假的,生米煮成熟飯,難道他老人家還能讓閨女離婚不成?
至於王五的順營出身,好解釋的很。
當年爹被殺,兒子被順軍擄走養大便是。
理由多的是。
如何截王永康的胡?
可操作的辦法有兩個。
一是派人去蘇州密尋王永康“殺人奪寶”;
二是派人去昆明守在吳三桂家大門口,只要發現乞丐就帶走。
相較後者,前者更好辦。
畢竟在吳三桂眼皮底下做手腳風險太大。
思來想去,只待此間事了便抽空去一趟江南。
殺人奪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王五想見一見張煌言。
內心深處,他總是放不下這位西湖的第三傑。
貓兒關內的戰鬥已經結束,明軍方面傷亡共184人,吳軍那邊卻少一些只傷亡了140餘人。
這自是與明軍主攻有關。
傷亡比佔到了一成多,對於兵力本就緊張的明軍而言是相當大的損失了。
這個時代想要一直確保己方傷亡低於某個數值,除了武器的更新換代,就是必須保證兵力始終佔有巨大優勢。
可惜,這兩樣王五一件都辦不到。
如果沒有馬寶部助戰,僅憑他這一千來人想要全殲貓兒關守軍,即便達成至少也要犧牲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將士。
也就是明軍越是能打,結果卻是越不能打。
因為,沒有兵員補充的明軍越打越少。
這也是王五不得不想方設法與清軍停戰的原因之一。
陣亡的110名將士遺體被就地焚化,只能將他們的骨灰帶走。
傷員連同死者骨灰一起回去。
其實誰都知道二十多名沒有任何行動能力的重傷員根本無法穿山越嶺回去,也根本救不活,最明智的辦法就是給他們一個痛快,讓他們不必在死前再承受痛苦。
因此徐霖請求由他帶人給重傷的弟兄一個痛快。
“將軍,這也是為他們好。”
徐霖認為要將這些重傷員送回去的話,需要額外再抽一百人護送,如此會讓他們本就不多的人手更加緊張。
倘若能救活也值,問題是那二十多人不是斷腿就是斷胳膊,又或要害中箭中銃,壓根沒法救。
“除了敵人,任何人的生死都不能由我們決定,更不能用為他人好的名義決定他人生死。”
王五將選擇權交由重傷員自己決定。
如果他們不想承受痛苦則給予痛快,如果想多撐一會則安排人抬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