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鑲藍旗都統的兄弟,的確是條大魚。
更休說這家出了父子兩都統。
無疑是漢軍中的傑出人物,或者說是漢奸中的翹楚之輩。
印象中,能做到都統這一級別又姓李的,大抵應該是西屋裡額駙、也就是最早投降奴爾哈赤的明將李永芳這一支。
李永芳這一支出了不少大人物,總督、巡撫、將軍、都統都有。
因為這一支是得到愛新覺羅家族特別關照的,視為滿洲而不是一般漢軍。
所謂的“漢軍八大家”就有他們一家。
但究竟那條大魚是不是李永芳的後人,王五就不知道了。
畢竟,他又沒見過漢八旗的同事,哪曉得哪個是哪家的。
高大節似乎知道什麼,但他沒有說,只部署手下士卒對這最後一股“頑兵”進行無情絞殺。
貓兒關內此時火光沖天,除西邊以外基本都被肅清。
空氣中瀰漫的已然不是嗆人的硝煙味,而是糧食被燒糊的焦味。
聞著,還挺香。
可供幾萬人吃上半個月的軍糧,就這麼被無情大火吞噬。
背後,是西北百姓的汗水,是無數民夫的血淚和生命。
馬寶見關內遲遲未能拿下,以為碰到什麼硬茬子,派巴養元帶人過來增援。
唯一能出關的營門被巴養元的人牢牢堵死。
陸續集結的明軍同吳軍數量超過兩千餘,將關西除山腳一面圍得是水洩不通。
樓內的那條大魚坐不住了,知道即便天亮他也等不到援軍,終是下定決心突圍。
由300多漢八旗兵同幾百陝西綠營兵組成的突圍集團在其指揮下拼命向外衝,但已經錯過最佳突圍時間。
箭聲、銃聲瞬時大作。
連綿不絕慘嚎聲中,被八旗兵頂在前面的陝西營兵頓時仆倒一片。
他們中很少有披甲,大多是在睡夢中驚醒匆匆禦敵。
王五部同高大節指揮的營兵手持大刀不斷衝陣反殺,已知大勢已去的營兵開始放下武器投降,但不少人剛跪下就被後面的八旗兵打死。
“敢降者死!”
在那條大魚的嚴令下,殘餘營兵被漢八旗的人威逼著進行了最後一次衝鋒。
死亡衝鋒。
這次衝鋒起了點效果,促使“聯軍”防線為之鬆動,但依舊沒能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