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光棍到這地步了,就得敢想敢做。
不去嘗試怎麼知道有沒有用。
左右,沒別的路可走。
所以關於叫門這件事,王五是很認真的。
換別人叫門,要麼沒效果,要麼效果有限。
但要是換穆裡瑪這個清廷大將軍,且還是個貴得髮油的真滿洲,有沒有效果?
再有輔政大臣鰲拜親弟弟這一主角光環加成,效果必定是嘎嘎的。
武昌城有總督在可能叫不開,不過不要緊,只要能叫開縣城、府城就行。
哪怕就三兩座也行。
王五的目的不是佔領這些城池,因為他根本沒有兵力守住這些城池。
他的目的就是透過對武昌的大舉逼近,或是對清軍後方的大肆襲擾,將包圍茅麓山的十幾萬清軍調出來。
用後世書本上的話講,便是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積極在湖廣地區尋找戰機,有效調動並伺機殲滅一兩部敵人,從而粉粹清政府企圖圍殲明軍於川、陝、鄂三省邊境的狂妄計劃,為明軍實現最終戰略轉移成功奠定勝利基礎。
從困難局面以及戰略轉移方向來看,其實就是長征在1664年的重現。
而他王五及所帶領的明軍,便是那支歷史上為吸引敵人而全軍覆沒的先遣隊。
註定九死一生。
只要犧牲有價值,只要能讓抗清的火種儲存下去,王五不怕犧牲。
他本就是死過的人。
何況,他未必就會死。
至於叫門,不過是想從清佔區獲得糧食補給,另外給清軍制造一些麻煩而矣。
想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必然要得到三位老帥的支援。
否則他在外面再如何機動拼命,茅麓山這邊無法配合也是白費功夫。
時間不允許王五回茅麓山主寨去找老帥們,只能趕緊把虎帥李來亨派在黃龍山助戰的前都督郭升找來。
正忙於將繳獲的清軍糧食、軍械組織人手往寨子搬運的郭升,聞聽王五率部擒獲了穆裡瑪和湖廣巡撫楊茂勳,激動的趕緊帶人找了過來。
王五也不浪費時間,直接將自己欲帶兵趁清軍各部尚未反應過來前突襲興山,然後向武昌方向奔襲,藉此調動包圍茅麓山的清軍回援武昌的計劃告知郭升。
聽了王五的戰略構思,尤其是靖西將軍叫門的想法,郭升著實驚歎。
只略微想了想,就知此戰略完全可行。
從清軍兵力部署來看,圍繞茅麓山地區的清軍有十幾萬,而其後方荊州、襄陽、武昌等地反而沒有多少駐軍。
這就讓王五在湖廣地區大肆穿插機動形成聲勢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只要湖廣清軍大規模調動回援,那東線和南線的封鎖線肯定會出現缺口,如此明軍甚至不必穿越原始森林就能向鄖陽方向轉移,困難要小很多。
而且三位老帥在制定突圍計劃時,也明確表示過必須有一支兵馬在另一方向吸引清軍注意,從而為主力突圍創造條件。
要讓這支偏師引起清軍足夠重視,只能由三位老帥中的一個來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