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沒個當主持的念想呢。
可惜自己天生愚笨,佛法不精,只能當個小和尚混日子。
在惠山想到這的時候,外面原本擁擠的人群,忽然有了些許的騷亂,從慢悠悠地走路,變為手舉過頂的小跑。
惠山愣了下,這才注意到,外面不知何下起了小雨。
這雨來的詭異,沒一會,小雨就變成大雨。
大雨連連,路上沒帶傘的行人,被淋了個透。
“你們在這愣著幹什麼,都去倉庫拿傘,分發給客人。”
從路口匆匆走過的老和尚,看到了發呆的幾人,不由吩咐道。
“是,是。”
惠山等人連忙應聲,不敢偷懶。
江雲寺在江海市口碑極好,不僅因為歷史悠久,也因為服務態度很好。
比起外面的寺廟,他們江雲寺走的新時代服務化路線,將自身定位為服務類行業。
而不是老式的那種高高在上,等著別人來爬山求佛,將就心誠則靈,各種折磨客戶的定位。
與人便利,才能賺得更多。
賺錢嘛,不寒磣,把客戶服務好,和別人誠心拜佛,也沒什麼衝突嘛。
佛依舊是高高在上,只是他們和尚放下身段罷了。
這種轉型,目前來看,是非常成功的。
時代,早就不是以前那種慢節奏時代了。
大家都講究效率,給錢,拜佛,祈願,一步到位,挺好的。
為此修建山路,乃至開放平地飛機場,拉入更多商業化的聯盟,都是可以接受的。
原本其他老派寺廟,還對江雲寺這種歷史悠久的寺廟? 進行這種核心定位的改革? 非常鄙夷。
後來都是真香了,錢才是實實在在的。
惠山也是看著錢的份上? 才投入佛門的? 聽同行說,當上主持的話? 錢是嘩啦啦的來,他便更向往了。
不過真到了寺廟裡? 才知道? 內部升職,考核嚴著呢,佛法不學精,這輩子都是小和尚。
好在老老實實跟著混日子? 也能過得很不錯。
由於江雲寺的服務業定位? 所以對客人的服務一直很到位,因此累的就是惠山這些跑腿的了。
從倉庫拿了雨傘出來,寺廟各個走廊都被擠滿了人。
他跟著老和尚一起,把拿出來,印著江雲寺寺廟圖案的雨傘? 免費送給客人們。
老客戶很自然的接過雨傘,新客戶則紛紛露出詫異的表情? 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然而實際上,和江雲寺的香火錢相比? 雨傘這種東西值幾個錢,更別提還帶著江雲寺標誌? 帶離寺廟外? 流入外面? 還能算是個小廣告呢。
一邊分發著雨傘,惠山一邊看向外面。
他的幾個同伴,正在往外跑,給那些還在往這邊跑,淋著雨的客人送雨傘。
天色,越發昏暗了,有些老和尚開始唸經,客人們也紛紛圍過去一起念,在這種氣氛下,那幾個平日沒點樣子的老和尚,頗有點得道高僧的感覺,讓惠山很是羨慕。
“惠山,你也去給那邊的客人送雨傘過去。”
旁邊的老和尚指了指不遠處的客人,惠山應了聲,就頂著雨傘往外跑。
轟隆!
沒跑兩步,天上黑雲就打了個雷鳴,照亮整個天空。
惠山被聲音震了下,微微停頓,但也沒多想就繼續跑向那邊的客人。
轟隆!!
又是一聲雷鳴爆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