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什麼的無所謂,蘇長青只喜歡他電影中的赤裸***演員無論大牌小牌,到了他手上都得脫。
《楢山節考》拍得早,其中各種啪啪花樣很質樸,而且還真有嗶了狗的情節。
在此再次力推《赤橋下的暖流》,經典名片。
從高倉健走上領獎臺接過獎狀起,梶芽衣子和鹿野千津就激動得不停流淚,這時候率先鼓掌,場面才不至於尷尬。
高倉健終於拿到了國際大獎的影帝,蘇長青也算兌現了承諾。
雖然兩人始終沒有明說,但是開機前數次接觸的目標都很明確,不然高倉健在東亞的名氣已經如日中天,何必飛十幾個小時到這個歐洲小城。
這是一種默契,高倉健需要一個有世界眼光的導演,而蘇長青需要一個有號召力的亞洲男演員,大家合作努力,最終一起坐在戛納的頒獎大廳中。
最終高倉健在掌聲與歡呼聲中回來了,與所有人再次擁抱。
接下去是最佳女主環節。
這屆的女演員缺乏亮點,實力展現不足,始終沒有眾望所歸的選項,
《冰風暴》中的西格妮·韋弗,《入殮師》中的梶芽衣子雖然都是實力派,但在劇中的戲份太少,幾乎難以撐起女主這個稱謂。
法國女演員伊莎貝爾·卡雷雖然亮眼但是表現尚稚嫩,《鰻魚》中的女主清水美沙雖然什麼都敢演,但演技一般,反而是呂克貝松帶來的《切勿吞食》女主凱西·伯克獲獎呼聲最高。
凱西·伯克不是專業演員,實際上是個導演,長得像個臃腫的麻袋,不過作品頗豐,在歐洲有些知名度。
這個獎最終頒給了凱西·伯克。
蘇長青對此並不服氣,倒不是為梶芽衣子鳴不平,高倉健拿了影帝,她拿影后的可能性基本沒了,而是凱西·伯克的表演真不行。
不是說導演和演員就不能序列,國內演而優則導的有姜文,星爺,國外羅伯特·雷德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凱文·科斯通納等等一大堆,這些人如果幹這個也無話可說,畢竟幹得真好。
事實是一般導演的表演能力真不如專業演員,凱西·伯克也不行,如果仗著在影圈混久了人脈豐富,就覥著臉和演員搶獎項,硬把專業獎變成情懷獎,真的有點沒勁。
接下去是戛納最佳導演獎。
所以導演是有單獨獎項的,別憑聲望把手伸太長了,這話也是蘇長青與馮褲子共勉,演員每年就那麼幾個獎,還是別搶了。
最佳導演獎頒獎評委是鞏琍,頒獎嘉賓是丹麥女演員普妮拉·奧古斯特,曾經獲得過戛納影后。
蘇長青曾經想過,如果拿不到金棕櫚大獎,拿個最佳導演獎也行,這都是有實力的獎項。
不過這個想法看似越來越不現實,最佳導演獎原本是《春光乍洩》王墨鏡的,實力的確不俗。
現在頒獎的評委是華人鞏琍,正好是他的朋友,之所以安排她或許就為了有點戲劇性,交流也方便。
看上去這個獎基本不會改變了。
阿佳妮坐在評委貴賓專區,這時又看了蘇長青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