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公主的決斷》還沒完成。”
“我的策劃工作完成了,所有方面已經基本確定,不會有大的變動了。”
“你沒打算開新戲嗎?”
“暫時沒有,沒錢也沒好劇本,再說吧。”
“你要離開多久?”
“不一定,想去的地方很多。”
“那……那多保重吧。”
“保重。”
這樣的場景司空見慣,明明知道可能有誤會卻難以解決,人心終究是隔肚皮的。
太廟走秀後陳錦的工作就轉了方向,按照蘇長青要求馬上開始設計秋冬款。
雖然當時才進入五月下旬,不過服裝業的夏季已近尾聲,得馬上準備秋冬的,一個月下來已出了十七八款。
有些冬裝款是在夏裝基礎上改的,速度要快許多。
結合經驗記憶,蘇長青經過認真考慮,“京歌”必須自營。
對外批發或者品牌授權是來錢最快的方式,但也是短期行為,基本都是越做越爛,最終品牌垮了,換個牌子再來。
重生的人應該懂得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道理,聽起來好聽,看起來好看,其實就是一個人把錢都賺了,最後還能確保自己的風格不被篡改。
“敲黑板,格局要大,要立足於開創一個時代。”
他花了兩天時間與陳錦交換意見,將秋冬款的風格進一步完善:“我希望今年過年的時候,許多人能穿上咱們的京歌。”
期間杜可可打來過電話:“我聽胡笳說你要離開一段時間?”
蘇長青沒多說什麼:“對,到處走走,為自己找找其他出路。”
“這可不像你說的話,有什麼事和我商量,別太軸。”
蘇長青明白她的意思,別放著輕鬆的錢不賺自討苦吃。
“放心,有事肯定和你商量。”
臨走他交待陳錦:“在北京找一家合適的服裝廠,一旦需要我們要在斷時間內大量供貨。”
對此陳錦很有信心:“這不是問題,別說一家,幾家都行,雖然來北京時間不長,這行卻很熟,有許多瀕臨倒閉的小廠可以接活。”
六月二十八日,蘇長青直飛深圳,然後廣州、廈門、上海、杭州一路北上。
每個地方都待四五天,跑各大商場、繁華街道,瞭解當地市場,合適的就找到出租方洽談並留下聯絡方式。
蘇長青最後去的杭州,也逗留最久,他有朋友在這從事服裝行業。
九十年代初,在服裝業產業升級轉型大潮中,不少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科技學院等杭州高等院校的服裝系畢業生選擇了白手起家,他們從幾臺縫紉機做起,花數年時間艱苦創業,最終合眾人之力創造了杭派古風女裝。
蘇長青現在比他們早走了好幾步,裁掉了許多錯路彎路,既然準備豎起一杆大旗引領方向,當然期望志同道合之輩能望風而來共襄盛舉。
這些天他每天都會打電話回四維瞭解情況,陳錦的設計工作進度不錯,已經出來三個系列四十多款秋冬裝。
她還說杜可可來過,《公主的決斷》已經制作完成了,連海報都設計好了,就等著排期上映。
七月二十一日,劉倍電話還沒打回國,國內報紙就先報到了,《模特隊》獲得國際五大電影獎之一的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大獎。
蘇長青很高興也很意外,劉倍不是去的義大利的都靈電影節麼?
怎麼變成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大獎了?
這個獎顯然是更牛逼的,不知道她怎麼臨時改了主意。
兩天之後又有訊息傳來,《模特隊》獲得義大利都靈電影節特別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