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點,一行人在彩石河邊的旱地邊空地上,指指點點,猜測楊錫要幹嘛。
有些商行之人與記者還有杜祖安、曹植等新晉名流互相打著照面。
九點半,主持人楊迪大聲呼喝道:“請楊會長啟鋤!”
此時眾人將目光全望向楊錫,楊錫便親自提了鋤頭,先把最邊緣的兩條紅薯藤扒開,一鋤頭朝根部挖了下去。
拋了七八鋤頭,幾個拳頭大小的帶土紅薯便出現在旱地裡。
紅薯出來,早有人將木杆稱拿過來,此時主持人楊迪又大聲道:“請楊會長過秤!”
就見楊錫將幾個紅薯親手在河邊洗了土,放在木杆稱上開始稱量。
楊錫滿臉喜意的大呼道:“第一棵紅薯出產紅薯四個,重量一點五公斤!”
早有記錄員記錄這這一切流程,那些記者們,也都拿出本子開始記錄著什麼。
主持人楊迪又呼道:“請楊會長試吃紅薯!”
楊錫喜滋滋的直接抓起一個紅薯,連皮帶肉,便開始啃食起來。一口紅薯嚼著,滿口生精。
好多年沒有吃這味道了,楊錫簡直快熱淚盈眶。
楊錫吃著,讓後回頭看看那邊即將成熟的土豆田,頓時聞到了油炸土豆片的味道。
待楊錫吃完半個紅薯,主持人楊迪又呼道:“開挖紅薯!計算產量!”
這聲剛落,便有早準備好的五十餘人開始在紅薯地裡作業,又專門有人做著清洗工作。
楊錫趁著這段時間,將上來的紅薯讓人取了三十餘個,切成紅薯片,分發至現場諸人手中。
於是各種讚歎之聲不絕於耳。
楊錫也不跟他們交流,記者也知道此時的楊錫忙著,提問時間自會在後面安排。
上百人操作,秦青親自指揮著,不多時,一畝地便被挖空,產量資料也計算出來,就有負責資料監督的報界代表們將資料送了過來。
主持人楊迪拿著資料,準備開始宣讀,但眾人看時,卻見其手有些發抖,口中喃喃的道:“該不會寫錯了吧!”
楊錫道:“照著念,沒錯!”
楊迪遂清了清喉嚨道:“畝畝產,畝產”
眾人連耳朵都伸直了,楊迪竟然激動得講不出來。
“畝產四百九十六公斤,合合合十六石!”
“譁!”
全場轟動,許多人長嘯出聲。
“不可能,怎麼可能,畝產十六石糧,是否資料錯誤?”蔡邕滿臉通紅,這麼大年紀的人了,竟然顫顫巍巍的拔腿便去稱量處。
陸康等人也緊跟著,早有護衛人員上來扶住兩位老者。
寫《辰河志》的那位黃三老,此時也在,三位老者被一同扶至堆了紅薯的稱量處。
定睛看時,只見堆了十六堆數量差不多的紅薯,彷彿表皮都泛著黃光。
這紅薯卻是表皮微黃色,裡面有絲絲紅色,並不是紅皮品種。
三位老者親自選一堆紅薯稱了,果然一堆便是三十一公斤,合一石。
蔡邕尤自不信,又拿了軟尺,親自去丈量開挖過的土地,竟然也絲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