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錫一路行軍,很是鬱悶,他開始懷疑曹操的智商了。
曹操其實也很鬱悶,追了兩日,步度根擔心軻比能襲擊自己部落,言要回軍駐守,曹操沒有理由挽留,聯盟就這麼散了。
曹操舉目四顧,感覺自己變成了孤軍,此刻群臣建議,既然聯盟被破,便應趕緊回軍南下,以防被各個擊破,至於楊錫,東有公孫康,只需去書一封,南有曹操自己坐鎮幽州,塞外又有步度根、軻比能、蹋頓,要在這裡生存,怕是難上加難。
曹操巴不得楊錫就死在這裡。
但郭嘉卻提出了不同意見。
“主公,此時南撤,若軻比能尾隨而擊,主公何以抵擋?”
曹操為難,賈詡道:“此時卻只能當機立斷了,命一支兵馬斷後,本部南撤,否則有可能全軍覆沒與此。”
“唉!只能如此了,不想本來大好局面,卻因一念之差,變成了如今形勢,不過此次北伐,解決了烏桓,又得了步度根歸順,也算是圓滿。只要楊錫大軍不能南歸,就算其單槍匹馬經遼水而下,也是損失慘重,怕是要一兩年才能彌補。”
於是曹操命張郃領一萬騎兵斷後,自領戰後剩下的六萬餘人,偷偷南撤。
幸軻比能並無飛天球,知道訊息時,已然是兩日後,曹操已然疾行了三四百里,過不了二日,便可越過遼西山區,進入遼西郡。
蹋頓得知曹操南撤,極力主張追擊,但李儒卻道:“楊錫處正等此事發生,卻不能輕舉妄動,如今曹操南歸,且後路高幹反叛,一兩年內,必不能重來,大人只需細細發展,那時統一鮮卑,必能全面抵抗大漢。”
軻比能聽從李儒之議,按兵不動,蹋頓自知自己如今之剩下三萬餘兵馬,已然無力單獨行動,是以只得追隨了軻比能。
軻比能此次損失也算慘重,西門北門被射殺守軍上萬,南門四萬兵馬全軍覆沒,只剩下七萬兵馬,實力與東部鮮卑和步度根,已然不相上下。
加上蹋頓,他也才十萬人,並不能形成碾壓之勢。
而楊錫回到東部,整頓軍馬,發現戰死數百人,而素利軍,戰死也才上千,分攤下來,幾乎感覺不到。
素利等人私下商議,如今將軻比能得罪死,若楊錫一走,軻比能勢必來攻,不知如何是好。
闕機道:“不如請楊錫留些兵馬在此,與我等一同抗擊軻比能?”
素利不喜闕機,反駁道:“楊錫在此,但卻以誰為主,是以卻不能如此做,若我等請其留下,必以其為主。我等不必相請,其一樣會留下,因其已然並無退路。河中只能行比辰河船更小船隻,辰河商會雖有鉅艦,但此河多有淺灘,鉅艦不得入,五萬兵,加上戰馬,要多少船隻?”
其他人皆以為然,遂不動聲色,等著楊錫決定。
此刻楊錫的確為難,這遼西河,雖然號稱排在全國河流前六,但此地卻在上游,有淺灘,辰河船都不能過,這麼多兵馬,要悉數運回,那得花多少時間。
五萬多軍馬在此,楊錫無語了,恨不得虐曹操一百遍,然後再虐一百遍。
“也不知道是哪位軍師,郭嘉?程昱?荀彧?賈詡?”
“主要原因,不在於這些謀士,在於曹操,不管是誰提的意見,主因還是在於曹操,曹操感覺到了我的強大,恨不得我死。”
“曹老頭,你是想遏制我的發展嗎?呵呵,你想錯了,你雖然雄才大略,算得上史上梟雄,但我楊錫豈能差了,你要將我大軍關在塞外,那我就在塞外建一個辰河帝國!”
楊錫正想著,帳外卻報,有蘇大領闕機來見。
闕機進來,見楊錫臉色不太好,心道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