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漢獻帝來許昌,是曹操的一個傑作。
他最初提起此議時,只有荀彧贊同,並極力說明迎獻帝的迫切性和對今後鬥爭的有利性,說這是一件“大順”、“大略”、“大德”的事。後來由於曹操的堅持,並用了一些計策,才將漢帝迎至許縣,改名許昌。
曹操對獻帝的物質保障和適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報。
獻帝授給曹操節鉞,錄尚書事,任司隸校尉,遷都許昌後,又任命他為大將軍,實際獲取了高出於所有文臣武將的地位。
漢獻帝劉協在許都雖然衣食無憂,卻也無所事事。
建安元年八月,曹操做了三件事:殺侍中臺崇、尚書馮碩等,謂“討有罪”;封董承、伏完等,謂“賞有功”;追賜射聲校尉沮俊,謂“矜死節”。
此後,他還加緊步伐剪除異己,提高自己的權勢。他首先向最有影響力的三公發難,罷免太尉楊彪、司空張喜;其次誅殺議郎趙彥;再次是發兵征討楊奉,解除近兵之憂;最後是一方面以天子名義譴責袁紹,打擊其氣焰,另一方面將大將軍讓予袁紹,穩定大敵。
曹操此時可謂順風順水,可惜有一件事情讓其很是鬱悶。
他最要的謀士死了,此人名叫戲志才。
這人在演義中沒有提及,但曹操前期的一系列動作,大部分是他所指導。
此人是荀彧推薦,戲志才死後,曹操大呼失了戲志才,何人助我。
其實戲志才臨死前,向曹操推薦了一個人,此人名叫郭嘉。
郭先生機會來了。
於是郭先生將自己洗得乾乾淨淨,穿上漂亮衣服,準備登上轟轟烈烈的三國曆史舞臺。
其實曹操在請郭嘉之前,也詢問過荀彧的意思,因戲志才也是荀彧推薦的。
荀彧竟然也說郭嘉是大才。
然後曹操命人去請郭嘉。
我們首先來介紹一下郭先生,這是出場之前的禮節。
郭嘉出生於潁川,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於二十歲後便隱居,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21歲時,郭嘉北行去見袁紹,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
就這樣,郭嘉一直賦閒了六年。
郭先生選擇舞臺也很慎重,寧願失業在家,天天花天酒地,也不將就自己。
直到曹先生來請。
郭嘉為什麼選擇曹操,第一個原因是,郭嘉來曹營時,曹操親自十里相迎將郭嘉接入自己的營帳。
這個就重視了,你說一個管幾個省的大領導,親自走十里地來請你去幫他出謀劃策,還是當官,你什麼想法。
第一想法肯定是覺得自己真牛弊,第二想法是覺得這人真*的靠譜。
選擇曹操的第二個原因,則是曹操也很牛弊。
接了郭嘉,入了曹營,於是二人公論天下大事,郭嘉比曹操小15歲,但對曹操的志向卻瞭如指掌。兩人竟聊一個通宵。
試問一個這麼大的領導,跟你聊兩個通宵,誰做得到,除非是玩網路遊戲。
但曹操做到了。
這次會面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後來的“隆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