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慨了一番奴隸們的悲慘生活之後,汪過一行人,又是繼續踏上了找那個奴隸的路途。
期間,汪過還吟詩一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是汪過在現實世界中曾經學過的,一個唐朝詩人所寫的詩。
大概意思是,春播種,只要很少的種子,就可以收回很多的糧食。
但即使糧食產量這麼高,四海之內都沒有閒置的土地,農民拼死拼活勞動,卻還是難免落到餓死的悲慘境地。
這首詩雖不是為這裡所寫,但是放到此情此景,卻是格外稱景。
或者可以再一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畢竟這首詩寫在唐朝,是比此時發達了太多的封建王朝的巔峰。
這些奴隸主的殘忍,其實還要再兇殘上十倍百倍。
“妙啊,王上隨口賦詩,竟能描繪的如此恰到好處。言簡意賅,卻還很傳神,當真是一代佳作!”
安子湊在司馬玩懿的身邊,輕聲讚歎道。
但是汪過還是聽到了。
???
這個安子如今也開始跟司馬玩懿,學的見縫插針拍寡人馬屁了?
別吧,看你模樣清秀,是王妃帶來的太監,咋也學會海國王宮中的這一套了?
更何況的是,你誇又不好好誇,非得揹著寡人,把話到司馬玩懿那裡去。背後人好話可不是啥優良品格啊喂!
汪過心裡鬱悶。
“你誇就誇,何必這麼躲躲藏藏的,跟悄悄話似的。”司馬玩懿故意板著臉訓斥,“而且,你這聲話的聲音也不過關啊。那麼大聲,王上肯定都能聽到。”
“你該像我這樣話,低下來聲音。”接著司馬玩懿又故意壓低了聲音道,“我告訴你,咱們王上的才學可不止如此呢。”
“當時藺不如去出使齊國,王上親自送到都城門口,還吟了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下誰人不識君’。這句子才覺得妙呢!”
安子恍然大悟,也學著司馬玩懿的樣子,把嗓音再低鐐:“不愧是王上,這才學,簡直了!”
汪過:……
就,挺突然的。
他想把這倆太監叫過來好好聊聊,問問他們知不知道,寡人是如何知道他倆的對話的?
不是,他們這聲話是認真的嗎?
真的服氣,起來一字不差全落在了寡人耳朵裡……
也幸好他們只是單純吹了一波汪過,不然要是搞出來什麼背刺,汪過非得把他們收拾一頓不可。
正在汪過腹誹之中,突然安子一指前方,向汪過稟報道:“啟稟我王,前面就是那個逃跑的奴隸所在的工作地方了,這時候他應該還在工作。”
汪過眼神一亮。
哦?他的亡國賢才,又要出現了嗎?
……
村裡,奴隸們集體的工作場所。
百里西最近一段時間的心情格外沉重。
這倒不是因為他最近的工作量變大了。
因為之前一直在齊王宮裡做奴隸的原因,吃穿比一般的奴隸強得多;所以他身材也比較健碩,這些工作量,他還扛得住。
讓他心情沉重的是,工作量變大的原因,是因為最近戰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