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城的群英會,類似於地球“某某節”“某某周”一樣,是一系列活動的統稱。
“群英”的名字,就表示除了唐城之外,也歡迎四面八方的英雄前來。因為十年一次,剛開始的影響力還小,百年下來,影響日隆,到前兩屆已經聲勢浩大。
這一屆當然也是規模更大,很多人特意趕過來參加群英會。
也正因為這樣的關係,燕小七這樣的“酒店業務員”才會跑過去拉客,要是平常的話,也不可能天天等著的。
群英會的活動,包括有“講壇”“論道”“賞鑑”“爭雄”“交易”等眾多活動環境。
“講壇”和“論道”,邀請的都是漢國各派名家大師,以公開講課和論壇的方式進行。
對於一些小門派的弟子,或者無門派散修,這樣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渠道。平時是不可能聽聞到大師們的講課,就算不會涉及各派的秘訣核心,但對很多人也會是極大的啟發。
所以除了城中,其他城市也會不遠數千裡的趕過來聽課。
“賞鑑”方面的活動,則包括了展覽和鑑寶等。對於很多沒有大背景的,也是難得一次看到那麼多有價值的展覽,而有一些獲得了無名珍寶的,也想要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名家鑑定。
這樣的場合鑑定了的寶貝,一般就具有了一個權威性,無論是繼續自己收藏,還是出售,都有了價值上的保證。如果被鑑定出沒有價值,也就早早死心了。
“爭雄”環節,也是一個萬眾期待的環節,就是一個公開的擂臺,各路英雄都可以上臺爭雄。
對於很多年輕英豪來說,這就是揚名立萬的大好機會。
哪怕是一些小門派、無背景的,只要能夠嶄露頭角,也有可能會被名門名師看中,說不定就魚躍龍門了。
而對於一些名門大派的年輕弟子,這就更是他們展示實力、揚名出道的機會。
總的來說,這個環節是非常激烈的,很多人都拼的你死我活了。
曾經也有一些大人物抨擊這個活動,認為有傷和氣,並且把很多潛力不錯的年輕人都毀了、或者因為受傷耽誤數年。
但更多的大人物,還是認可這個方式。這能激發年輕人的好勝心和血性,如果年輕人都沒有了血性,唐城乃至整個漢國的將來都堪憂。
至於很多人被毀了、耽誤了,那也是“成本”,是一種篩選,真正有前途的,是被打擊之後能夠重新崛起的。
而這活動,並不是強制性的,是自願的。如果覺得有問題的,可以約束自家門人不去。
當然,為了鼓勵年輕人爭雄,唐城各大門派每一次都會捐獻出很多的資源,落實豐厚的獎品。也正因為如此,讓更多的年輕人狂熱。
每一次除了少數黑馬,大部分的嶄露頭角並獲得獎勵的,還是唐城的各大門派的弟子。
這也被很多人詬病,懷疑唐城各派弄出豐厚獎勵,就是想要吸引其他人來給他們的優秀弟子當陪練。
可不管爭議也好,詬病也罷,終究是願打願挨的事。
“交易”活動則始終伴隨著整個群英會的活動,會有開闢一個交易市場,無論是唐城還是外地的,都可以在裡面隨意的擺攤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