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浪雖然沒有落雨荻的先天純陰體質,但他的實力畢竟要比落雨荻高得多。
所以在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之後,他查探起來的效果就要好得多了。
隨著一層層的往上面的搜尋,依稀可以感覺得到具體的狀況。
越往高處,自然空氣越稀薄,溫度也是越低。
但那會是大範圍的環境,而在這其中,有著一片溫度要更低的存在,只是一片的區域,而不是彌散所有的上空。
而越是往上,它的陰寒溫差比周圍要更加的明顯!
這也是在下面他沒有感覺到,而到了峰頂,比在上來過程中的感覺更加明顯的原因。
越高溫度越低越明顯。
而大概到了海拔八千米左右高度的時候,則是一種停頓,沒有繼續的往上延伸,而是擴充套件了開來!
這種狀態,如果用形象一點來比喻的話,就好像在這峰頂,插著一把陰寒的雨傘。
如傘柄一般的筆直向上,只是高度會達到了一千多米,然後是如吃撐開的傘面一樣,向四周籠開。
這還是在沈浪的神識感應範圍之內,所以可以清楚的知道,大概就是這樣的狀態,並非往高處感應不到,或者周圍不清晰。
但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這讓他也迷糊了。
難道這是有一個什麼天然的、或者人為的陣法?
類似於聚靈陣,把這下面的陰氣抽上去,所以越高越冷?
但這樣沒有道理啊,真要寒氣的話,直接越高溫度越低,根本用不著對著山峰下面。
那反過來呢?
這傘狀的形態,是在八千米的高空,如張開傘面一樣對四周擴散了出去,把周圍的寒氣聚集了起來,再透過傘柄一般的直線垂落下來,最終是注入到岡仁波齊峰頂?
這樣的可能性,似乎還要更大一點。
而這陰寒之氣,可能另外還有什麼作用,也可能就是讓這金字塔狀峰頂區域終年積雪的原因!
一時間沈浪也想不清楚,但有一點是基本上可以確定了。
岡仁波齊峰,果然並非一般!
而這些資訊,君士坦丁五世教宗他們知道嗎?
這也很難講。
因為這裡實在太偏遠了,自古以來和中原基本都是隔絕的,比如沈浪前一世的時候,對於這裡就瞭解有限,也沒有想過要過來這邊參觀一下什麼的。
反而這邊距離南亞更近!
喜馬拉雅山脈一代的小國就不說了,單說山那邊的南亞大國,就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明,當代也是有著巨量的人口基數。
他們的文明、宗教等,可能會有很多的變遷變化,但一直以來的種姓制度,卻讓很多東西是不可逾越的鴻溝,也讓強大的勢力,能夠得到更大的延續。
在古時候,除了Z傳佛教,那邊也有幾個宗教,是把這當成神山朝聖的。
如此的無獨有偶,說明在某一個時期,定然是有前輩祖師,一起在這裡見到、感應到了什麼神奇所在!
而中原主導的華夏修真界,自古以來就沒把這偏遠苦寒之地當回事,結果可能就很多資訊,是在這邊、以及南亞更多的留傳。
在如今,光明神教和真神教,如果要曲線的入侵,或許便會透過南亞方面,瞭解一些資訊痕跡,再往這邊突破。
那在某些方面,他們有可能掌握了更多的資訊!
這些都是分析,並沒有確切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