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水面的那一剎,巨鼇還是頗有一點唏噓的。
它當然並非第一次離開水面,只不過離開也只是在附近,這一次,才算是它漫長歲月以來,第一次真正離開通天河。
哪怕成都載天距離通天河的程度並沒有多遙遠,都是在大荒之中,但對於它,還是一次非常大的改變體驗。
沈浪以前只是有一個極西大荒的概念,是從瑤池那邊過來的,沿途也不知道有沒有繞路,或者說是不是方向對了。
現在從巨鼇這裡,已經算是得知到了,通天河已經就是大荒的範圍。
他不知不覺間,已經是到了大荒。
大荒的範圍極大,是非常遼闊的一片疆域,或許有十萬大山,有江河,有沙漠,有戈壁有沼澤。
通天河便是其中一出有名的流域,而這也是大荒的標誌之一。
以通天河流域之廣,依然是無法流遍整個大荒。但也能影響一部分了,所以進入大荒之後,看到通天河,就可以確認真的已經進入到了大荒區域。
但成都載天,則還需要繼續的往西。
沈浪本來漫無目標的隨機向西,之前跟著巨鼇,已經順通天河而下,離開了千里之外。
巨鼇雖然沒有親自去過,但對於這邊的情況,還是瞭解比較多。
再一起往前,就由巨鼇帶路了。
它在通天河是瞭如指掌,也可以利用水域飛快的移動,但在陸地之上,就要慢多了。是一邊辨認著方向一邊趕路,經常是要調整著方向。
一路下來,沈浪對比了一下聖甲記錄的軌跡。
發現雖然有不少的彎曲之類,並不是直線行走,但大體還是向著一個方向,而且是斜的!
這也就意味著,之前他隨即到的那個過河地方,真的就比較接近,繼續往西大致上就是直的了。
說明巨鼇之前在那裡指路,也沒有騙他。
按照它當時的說法,是過河之後再往西走,看到一座巨大的山,就是成都載天了。
現在從下游斜過去,要更遠的距離,巨鼇帶路,也是走了更久的時間。
加上晚上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的中午,才趕到了成都載天。
這一點時間,對於沈浪來說,是一點也不著急的,真正看到成都載天的時候,他也是震撼了一下。
成都載天,真的是一座巨大的山!
但和不周山、崑崙山這種巨大山脈不一樣,它是屬於大荒之中的一座山。
也就是說,它是一座巨大的山,而不是一整片山脈的合稱。
還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那呈現的是梯形模樣的一座山。整齊的豎立起來,把周圍的很多山峰都比下去了,但並沒有入雲的尖端雪峰。
看起來就非常的壯觀。
離得越近,也越發看得清楚,這巨大的梯形山脈,其實也有很多小峰頭,並非完整一塊。
之所以會覺得完整如一塊巨大梯形,是因為跟周圍其他的山峰比起來,這是紅色赭色,類似於地球的丹霞地貌,所以在遠處看起來,就特別的顯眼,看成一塊。
“這個大山就是成都載天了,這裡生活的人類,比你要大得多。他們也是比較缺水的,所以有時候會到通天河取水。”
巨鼇沒有細說,但應該是和夸父族有過接觸,對於成都載天是有所瞭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