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這個時候,似乎所有人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完全沒有人注意到的是,微博上忽然出現了一個話題,叫做“來自三十年前的情歌”。
這個話題的發起人,是一個音樂博主,不甚知名那種,但好歹也算有些影響力,於是很快就引起了部分歌迷的注意。
他在博文裡推薦了一首歌,叫做《天竺少女》,推薦詞認為,這首歌“帶著濃濃的復古的風情”,“讓你感覺它是三十年前,甚至是四十年前,某位歌手錄好了,但最終忘了釋出、或者被最終棄用的一首歌”。
“但是這首歌從曲風,到歌詞,再到演唱,卻讓我感受到了一抹久違的純真。讓我忍不住想起,三十年前的姑娘們,可能正是這樣說著她們那個年代的情話,聽得漢子們心裡酥酥麻麻,而那個時候的她們,也並不追求什麼彩禮……”
總之,還算蠻煽情的一篇推薦詞,側面迂迴的推薦方式。
事後彭嚮明當然知道,這是大旗唱片宣傳手法的一部分——因為前期在首發上市的天天音樂上給安排的一個小的流量推薦位置,根本就沒泛起什麼水花來,一小批歌迷們順著推薦進來,點播試聽一下,然後就走了,購買者寥寥。
所以,在大旗唱片那邊的D級推薦資源而言,後續就不可能再給什麼流量了,也就是再給安排幾個這樣小博主引領的“話題推”,推薦就算結束了。
事實上,就這樣的一個話題,能產生的影響力實在是有限,在後臺能看到的銷售監控資料那裡,幾乎看不到什麼太過明顯的上升曲線。
然而,這個話題發酵了兩天之後,眼看已經要變得冰涼了,卻忽然又有一個圈內的音樂人,發了另外一個話題,叫做“流行音樂從來都沒進步過”。
他的主旨意思就是,我們搞流行音樂搞了那麼多年,驀然回首,你會發現,我們所有的經典,都在那十幾二十年間集中爆發了,就那一兩撥人,他們是真的在創造音樂,從無到有的創造,而近十幾年來,我們只是趴在他們創造出來的音樂神山上坐吃山空而已。
他的博文裡,居然附上了《天竺少女》的連結,說,“你們聽聽,這像是當代的作品嗎?但我告訴你們,他就是前不久剛在天天音樂上釋出的,有人說它像是三四十年前被最終棄用的一首歌,我極為贊同。但是,你去聽聽,你能聽到那種純粹的對愛情的嚮往和歌頌嗎?我能聽到。”
事後彭嚮明得知,這篇博文不是花錢買的,是人家自發的。
當然,這篇博文影響力也不大,都未必能給首發在天天音樂上的《天竺少女》增加哪怕一百份的購買量。因為博主本身也不是什麼太過知名的人物。
但是,僅僅過了一天,微博上又出現了一篇博文,叫做“我們父輩的情話”,發帖的是一位頗有一些影響力的作家,在他的博文裡,對《天竺少女》這首歌,進行了相當程度的表揚,尤其稱讚它的歌詞“清澈透明”,就像三十年前的愛情。
很快,有位業界小有名氣的作曲人就轉發了一下,並評論:“聽了,詞還行,的確當得起清澈這倆字,但這個曲風就實在太老了啊,做出這個編曲的傢伙,一個月工資能拿到兩百塊嗎?”
他的轉發和評論下,又有他的朋友評價,“就這個配樂裡頭的電子,我們早二十年都不玩了。現在居然做這樣的拿出來發行?”
然而,正當這樣一個話題很快就將淪落為小圈子內部的吐槽大會的時候,忽然,一個真正爆紅的話題一下子竄起來了。
這個話題叫做“五塊錢彩禮時代的土味情歌”。
這個話題的發起者,是一箇中學教師,應該是大學畢業沒兩年,正處在相親的階段,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作為一個粉絲不過百的撲街博主,他所發起的這個話題,居然在不到五個小時的時間內,躥升到了“話題榜”的第四十三位。
他是下午三點發帖,等到晚上,這個話題的參與和回覆者,已經幾十萬了。
而更為奇詭的是,甚至很難說清是什麼原因,“土味情歌”這四個字,竟在晚上十二點的時候,一舉躍升到熱搜榜第17位。
刷的一下,天天音樂那邊,已經上市近十天,銷售不足五百份、試聽和點播不到十萬次的《天竺少女》,忽然出現了流量暴漲。
當然,僅僅一個晚上的事兒,“土味情歌”的熱搜,就掉到了七十名開外。
它就像是曾經在微博這塊宣傳陣地上出現過無數次的那種旋起旋落的故事一樣,忽然躥起來,又忽然就滑落下去了,別說全國範圍了,哪怕只是在微博的使用者群體中,也並沒有引起什麼多大的反響。
但是第二天上午,微博和某著名的影片網站上,忽然出現了一段同樣的配樂剪輯,影片內容,是幾位當紅的小花旦們在不同的古裝劇裡跳舞的鏡頭混剪,而它用的配樂,居然就是《天竺少女》。
它在兩個站都忽然大火。
無數舔屏者在彈幕上高呼,“我家XX真美!”、“娘子我來了!”、“刀在手,殺陳狗!”。但是,類似於“這首歌很好聽啊!”的彈幕,卻也不算少。
當天晚上,“天竺少女”突兀地出現在微博熱搜第9名。
“土味情歌”忽然反彈回第14名。
而就在這一天,《天竺少女》在天天音樂上的試聽點播和音樂購買,雙雙創下新高,甚至,它還出現在了次日的“天天暢銷榜”上,排名第11位。
第二天上午,彭嚮明和杜凱傑正在監督後期修音的時候,何群玉忽然就找了過來,態度一如既往的親熱,把他拉出後期製作的房間,拍拍他的肩膀,單刀直入地問了這麼一句話,“嚮明,告訴我,你是不是判斷這種復古的東西會成為接下來的流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