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承平十年十月一日。
寒風瑟瑟,北地的十月雖然還沒下雪,但是天氣越來越冷了,尋常的百姓已經開始穿上厚實的衣裳了。
城西城門外,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軍帳,這裡便是武舉的試場,足有上千武人參加。
其中一個大營帳內,劃分三列足有幾十人。
今天李羨並沒有身著甲冑,只是一身勁裝坐在案几前,案上還有一塊小鐵牌,背後刻著李羨的名字,這玩意是考騎馬弓射時用來計分的。
‘ 還真是符合崔勝的風格。’
看著營帳李羨心裡想到,原先他還以為會在城內進行考試呢,想不到崔勝安排的這麼直接,分別在四個城門外搭起營帳當做試場,當真是省時又方便。
待人員坐好之後,考官便把試卷一張張分下來,桌子上還擺著一炷香,香斷則考試結束。
這種事關仕途的考試還真令人心裡有點緊張呀!
不過李羨注意到這些在場的文官都不是山字營裡的人,回頭仔細一想,發現自己的注意力還真是多餘。
武舉在大晉舉行了這麼多年,怎麼可能交由山字營單獨來處理,肯定是必備了一套完整的機制、規則。
之前他除了去嚴老那放鬆,就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地躲在屋子裡看兵書,還以為關於武舉的操辦都由山字營來主持。現在看來還真是位置太低,見識太少,看到的都是自己面前所看到的。
話說回來李羨心裡還是有點緊張的,畢竟真要出了什麼難題,以他現在的水平估計怕是不好應對過去。
懷著緊張、忐忑的心態,李羨往試卷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去。
“呼——”
真正看到試卷的那一刻,李羨本有些緊張的心神瞬間就鬆了一口氣。
‘ 崔勝牛.逼!’
隨後內心又蹦出一個想法,那就是——謝謝大佬罩我!
試卷上的填空題以及應用題,在崔勝送來的兵書當中都有涉獵,以李羨的記憶力答上來還是綽綽有餘的,至於接下來的關於兵法作戰的聯想題。
這一題上李羨才是真正寫出了自己的想法、看法。
當李羨抬起頭時,前方桌子上的一炷香已經燒的差不多了。
環顧四周,發現在場坐著的武人之中,真正能夠做得到胸有成筆,筆下千言的,怕是連十指之數都不到。
有人小聲嘀咕地抱怨道:
“ 不是吧……這些年的卷子怎麼越來越難,現在到底是文舉還是武舉啊。”
隨後便是自我安慰道:
“ 沒事的……沒事的,下面可以依靠騎馬射箭來挽回。”
更多的人都是把玩著毛筆,差點把筆尾給啃禿一截,這才絞盡腦汁地寫出七八百字來。無外乎就是怎麼派出兵馬去平定發生的叛亂,或者是興兵作亂的異民,然後再示之以柔云云。
一個半時辰的時間,就到了停筆的截止時間,這畢竟是武舉,而非文舉,再加上考慮到這些武人那不太飛揚的文采,所以,哪怕是給出再多的時間,相信這幫腦子裡都是肌肉的貨色也只會乾巴巴的寫出一堆文字,而非是流傳千古的精彩文章。
李羨對於自己的紙上談兵還是有點自信的,畢竟前世資訊爆炸,什麼高人指點江山的文章沒見過,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結合這段時間以來學習的資料,還是下筆如有神的。
就著還有點時間,看著在座的武人,李羨的思緒漸漸散發。
前幾十年乃至百年前, 因為國情的原因,大晉選拔武舉的條件更多的是選擇猛將這一類,只要頂端的領兵大將素質優先即可。
不過自姬明武登基以來,武舉的選拔方式漸漸就改變了,尤為看重文略這一方面,這一點其實十六州各地其實都很是贊成。
原因嘛,就是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該無奈,只能說可謂是成也炁,敗也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