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失守,對於西夏而言,是致命地打擊。
大宋可由此為據點,逆轉宋夏之間的戰略縱深,至此,反轉被動的防守成主動的進攻,化家門裡打戰為征戰於國門之外。
但這只是第一步,大宋要滅西夏,真的很難很難。
地不利。
越過橫山,就是沙漠。
沙漠後面的後面,才是塞上江南。
看著這一望無際的沙漠,趙佶的思緒不免有些飄飛。
前世,他在這裡種過樹,胡楊、沙棘、梭梭樹,具體多少棵已經忘了,但毛烏素沙漠的消失,他可以很自豪地說:老子也出過一把力。
但現在,望著這片已經成了氣候的沙漠,他腦袋有點大。
如果說橫山以南的黃土坡只是荒涼的話,那麼橫山以北簡直就是蠻荒。
早春強勁的西北風從對面吹過來,地面上細細的砂礫貼著地面遊走,整個世界宛若一下子就活過來了。
大半的區域都是看不到一棵樹,也見不到一株草的,在這裡除了軍隊之外,見不到任何的生命。
趙佶腦袋上已經裹上了厚厚的麻布,緊緊地捂住了口鼻。
所有人都是如此裝扮。
“殿下,卑職在南邊發現了一條大路,應該可以直達西夏復地!才短短一個甲子的時間,這裡的沙漠竟然擴大了一倍……”
种師中吐出一口帶著沙子的唾沫,滿身狼藉的抱拳道。
趙佶長嘆一聲:“沙漠不能再繼續擴大了,黃河上游的環境惡化,最終導致的是下游河床的抬升,東京城外的黃河已經高出地面一丈多,頂在上百萬人頭上的懸河啊!”
种師中苦笑一聲,現在不是先幹西夏要緊嗎?治沙治河,那也要等天下太平之後吧!
短暫的感慨之後,趙佶收起了悲天憫人的胸懷。
‘等一統天下,氣運充足,用鴻蒙空間培育些沙漠植物吧!’
治理天下,遠非嘴上說得那麼簡單。
國家的疆域,也非越大越好。
趙佶知道大宋的土地不夠用,但暫時也不能太大,如果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好控制了。
比如前唐就是一個例子,盛唐時期,他們成功地將邊境推進到了蔥嶺一帶。
可是遙遠的距離完全削弱了帝國對那裡的統治。
當高仙芝兵敗怛羅斯之後,帝國的疆域就立刻向後退縮了一千三百里,然後再也沒有回去過。
契丹遼國的國土面積就很大,甚至可以稱之為非常大。東起日本海,西到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南到與大宋接壤的白溝河。
如果把契丹人平均的分散在這片土地上,十里地都不會見到一個人。
這樣的統治也就算不得統治了,在這個時代除了華夏人對土地有著強烈的飢渴之外,就連契丹人自己都不明白他們國家的邊境線到底在哪裡。
只要那裡沒有人煙,一條狗撒泡尿都能宣佈主權。
有著完整政治制度的大唐都是這個結果,剛剛興起不到百年的西夏就更是如此了,趙佶走過橫山以北的大片土地,甚至都懷疑,西夏國的這群人統治的區域恐怕只限於銀川平原,他們在其餘的地方的統治,恐怕連大宋的羈縻州都不如。
這就有點像後世的日本鬼子一樣,佔據著戰略要地,對廣袤的原野幾乎沒有什麼統治力。
平定西夏,將銀川平原治理為塞上江南,緩解大宋國內的矛盾,趙佶對此有了強烈的信心。
“走,去看看。必須等遼人反應過來之前平定了銀川……”
“卑職為殿下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