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痴,從此醉。
水榭聽香,指點群豪戲。
劇飲千杯男兒事。
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
趙佶對即將從喬峰變為蕭峰的英豪,自然是無比的欣賞,這種欣賞是從前世帶來的,深入骨髓的印象。
大丈夫,當如是!
但江湖一眾高手對於朝廷的人,卻是印象極差。
實在是這些年朝廷因為改革、變法,做的都不是人做的事。
一聽是大宋的小王爺,什麼端王趙佶,領著一群武士耀武揚威,在場的江湖群豪立刻怒目而視,一時間譁然一片。
丐幫一眾長老心中卻是驚疑不定,暗暗道:朝廷來我丐幫大會做什麼?來得還是一個王爺!
丐幫家大業大,中原第一大派,不像小門小派可以不鳥朝廷。
殺個狗官,揚長而去,官府也奈何不得。
對於大宋官府,武林中人的感受頗為複雜,一方面他們隱隱和朝廷對立,所行之事有違律法,俠以武犯禁。另一方面又有忠君愛國的情懷,可以為家國民族拋頭顱灑熱血。
既受不了朝廷法度的束縛,又心懷忠義。
是一類矛盾的群體。
此時,趙佶以端王的身份不邀自來,插足江湖大事,看樣子是要干涉丐幫內務,這在江湖上倒並不是沒有發生過,但那已經成為歷史,被江湖人遺忘。
百年前太祖在世,武壓天下,根本就沒有江湖人的立足之地,群雄俯首。
便是強如段思平也只能偏居一隅,慕容龍城更是隻能浮舟於太湖之上,逍遙子遠遁天山收了三個徒弟解悶,只一個陳摶奪得了一座華山,搞到最後還沒個道統傳下來。
但太祖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大宋已然羸弱多年。
一個甲子之前,朝廷便已經失去了對江湖的掌控,牛鬼蛇神出沒,烏煙瘴氣,但卻也因此出了些英豪,讓這片山河增添了些光彩,和茶餘飯後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一時間,杏子林中的大半武林中人,都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應該拿什麼態度來面對官府,面對趙佶。
總不能直接開幹吧!
又沒那麼大的仇怨。
但就是看不慣,心中有無名火。
好在丐幫和朝廷素有合作,在北方共抗西夏、大遼的入侵,關係雖然不是十分親密,但是並不敵對敵視。
喬幫主肩膀上血跡斑駁,絲毫不受影響,抬手抱拳利落道:“端王遠來江南,想來身具重任,若是得空,那不妨坐下來,今日武林群豪見證我喬某身世,喬某辭去這丐幫幫主之位,也正該有官府做個見證。”
“喬幫主竟然要辭去幫主之位?”
趙佶演帝上身,一副可惜可嘆之意,說道:“本想湊巧在江南相遇,與喬幫主以武會友,沒想到你竟然要辭去丐幫幫主之位,罷了,待你解決了眼前這些俗事,本王再與你暢飲!現下,本王便與你做個見證。”
所有人看著突如其來的端王趙佶與喬峰交談,各有心思。
不等眾人反應,喬峰一拱手,其實內心還是不想與朝廷的王爺多有深交,他轉身面對丐幫眾人,環顧左右,面露暢快之意,大笑道:
“喬某和諸位丐幫兄弟相好,喝烈酒、吃狗肉,一齊抗遼殺西夏狗,諸位願意認我這個兄弟,喬峰銘感於內。現如今,喬某身世來歷,慚愧得緊,我自己未能確知。但既有這許多前輩指證喬某乃是遼狗,喬某須當盡力查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