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燕北王不負責任的蠱惑她的幼子,她的乖寶還留在身邊。如果不是他的男人對燕北王的忠誠高於一切,他的孩子就不會死。
死無全屍!
和其他人家的孩子血肉混合,無法分開,都不能單獨埋葬,而是要一起葬在英雄冢。
偏偏這時候,男人這把年紀了,卻令妾室懷了孩子。
她的丈夫還會有兒子的,而她卻再也沒有了。
她了無生趣,想到了去死。
然而卻在投河的那一瞬間,被人救下。
那個人對他說,燕北王是雄主,所以不願意屈居人下。倘若他願意低頭,不管降了武國還是越國,百姓都有一口飽飯吃,也不用燕北男兒們上戰場去以命換命。只是那時,燕北王頂多就是個閒散王爺了,無權無勢,哪有現在這般一呼百應的威風。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燕北王高闖最受不了的就是這個。所以他寧願以戰養國,犧牲燕北的大好兒郎,以保全自己的榮光。
當然,他也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因為他那樣人就算投降了,其他國主也不會放心,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聽了這番話,她的死志就變成了對高闖無邊無際的恨意。
那人高高在上,生而為王,不知道其他人活得有多麼辛苦。他不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全燕北,卻還要說的那麼好聽,騙了多少的兒郎為他拋頭顱、灑熱血。
所以,她想讓高闖去死。
但是救她的人對她卻說:高闖死了,自然有高氏家族的其他人繼承王位,燕北仍然無救。
只有殺死高闖新娶的王妃,武帝親封的御妹,那位來和親的公主,武帝才有藉口起兵,最終也才能大一統,給燕北百姓以安寧。
哪怕武帝不會藉此出兵,但也會於燕北交惡。那樣的話,如果富庶的越國拿下燕北,武國袖手旁觀,燕北也不會長久的征戰下去。
什麼叫國?是帝王的國,不是百姓的。
對於百姓來說,能吃飽穿暖有好日子過,能讓兒女們不用年紀輕輕就死在沙場,可以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共享天倫就是最好的。
誰當皇帝或者王上又有什麼區別呢?
她懂了,信了,她深以為然,覺得從前白活了,只有這時候才算明白。
於是決定以一己之身做這件大事兒,讓其他孃親不再遭受喪子的痛苦。
她被洗了腦,不覺得這是錯的,反而覺得自己的犧牲非常偉大。緊接著那個救她的人給他提供了各種便利,包括毒藥和蠟燭,讓她尋找機會。
她等到了天倉節。
關於王上的行蹤和天倉節的佈置,她是從她丈夫那裡偷偷打聽到的。而且因為身份便利的關係,她也偷偷摸摸鑽進了廖夫人的馬車,打扮成孩子的小廝混進了王府。
最後她還陷害了廖家,只因為她愛了一生的那個男人,她的丈夫,是廖老大人的貼身管家廖忠。
當年的那位公子,正是廖老大人!
一切的答案,就在這個故事裡。
至於那個救她的人,她並不知道具體是誰,只知道是個年輕的公子,長相雖然普通,氣質卻很高華。
唯一與眾不同的是,那人在拯救落水的她時,弄溼了衣裳。
回到內室換衣服的時候,門簾被風吹動。她無意間看到,在那人的肩膀上有一個奇怪的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