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親的耳中她聽到了關於這個城市的故事。
溫良知道她真的很愛這裡。
於是溫良就繼續在這裡讀書,他按照年齡被父親送到了一所初中。
那個初中是本市最好的學校,因為你如果想在這裡上學,那麼你必須透過自己的努力考進去。
溫良的父親告訴他,他和她母親思考了很久,才選擇了這裡,因為只有這裡才適合你繼續未完成的學業。
但是溫良卻不喜歡這裡,因為他覺得自己和這裡的學生格格不入。
倒不是因為他的學習成績,相反的是,他的成績自從到達這裡後,幾乎每一次考試他都是全校的第一名。
只是……
這樣優秀的他,竟然一個朋友都沒有。
而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的身份。
所有人都忌憚他,但其實溫良知道,這種忌憚,只不過是內心深處對他的厭惡和惡意。
這裡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家裡清貧,所以只能透過學習來找到自己唯一的出路。
而溫良是不一樣的,孩子們知道他從小在國外長大,而見識不多的他們,聽到國外這兩個字就覺得溫良跟他們格格不入。
而他們的自尊心,是絕對不允許這樣從小就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少爺融入進他們的生活的。
所以溫良就被孤立了,這也在他的意料之內。
溫良已經習慣了,並且沒有太在意,因為他那個時候骨子裡也是高傲的,他覺得自己即使是孤身一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快樂。
然而就在認識那個女孩兒那一天,他知道了能擁有一個朋友,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它與自己獨自一人的快樂是不同的,那種幸福,遠在快樂之上。
那是一次期中考試,也是溫良來到這個學校以來參加過的第二次期中考試。
他記得那天上午是在考數學,外面的天空很藍,風也很溫柔,溫良坐在窗邊,在試卷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他小的時候曾經對自己的這個名字有過很深的質疑,因為他不喜歡。
溫良。
聽起來就不冷不熱的。
但是她的母親告訴他,這個名字是他的祖父起的。
而且寓意遠不止如此。
他的祖父希望他以後會是一個性情平和溫柔,也極其善良的人。
而同時也希望他的一生都可以平平淡淡但是必須要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但是溫良總覺得這兩個字放到一起怪怪的。
也許是那個時候的小孩子,總是會覺得自己的名字不是很好聽,然後再對比別的小孩兒的名字,然後去質問自己的父母為什麼給他起了一個這樣的名字。
小孩子,總是這樣的。
直到後來,他才明白了他祖父的用心良苦。
溫良記得那天考試的監考老師是一個以極其嚴厲而出名的女人。
他記得清清楚楚,那個老師看自己的第一眼,就充滿了不屑。
為什麼?我們之前明明沒有見過,為什麼要用這樣的眼神看我?
溫良低下了頭,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該習慣了這個樣子,只是每一次,他都會很難受。
考試依舊在進行著,而就在這時,正認真答題的溫良,突然被一個紙團砸在了後背上。
他疑惑的回過頭,結果身後的同學們都在認真的答題。
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