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映想到徐朗,就撇了撇嘴。
對於外邦人士,狄映向來沒什麼好感。尤其是對倭國的那些個:羅圈腿、矮豆丁、吃生貨的人,更是半點兒也不感冒。
讓他們擔任大夏朝的官吏,狄映從骨子裡就反對。
倒不是怕他們學走了什麼、而是擔心他們進行什麼——文化入侵、或者:霸為己有。
將是兵心、兵是將膽。將帶久了兵、兵就成了將的兵,不再是皇帝的兵。
這就是歷任皇帝忌憚將領的最大原因。
那麼,同理。
一縣之縣令,若在潛移默化中、歪了的教化治下子民,未來則堪憂已。
也曾有不少大臣阻止幾任帝王這麼做、但都沒有起到什麼實際上的作用。
狄映也管不了。他只能先管好自己“一畝三分地”上的事。
他讓錢五、去找州府專門僱傭的、懂手勢語言的翻譯來。
找來了三個。
朱祥、任琳、欒超。
其中,任琳是女子,年約三十左右。
朱祥,年約二十左右;
欒超,大約是四十左右。
正常人,因財力有限,想要讀書識字都非常困難,何況殘障之人?
而能關心那些殘障之人、自身有學識的、還為此去學習了手語的、全國朝都寥寥可數。
寧州能找來三位、可見也是因著那些案子的緣故。
狄映看向胖乎乎的任琳,出聲問道:“聾啞人行兇的案件裡,你參與了翻譯的有多少?”
任琳聽問,不假思索地回答:“126件。涉及451人。其中,涉案的聾啞人為173人。”
“你的記性不錯。”
狄映微微的笑著誇讚。
任琳被誇,圓潤白晳的臉蛋上,就高興出了褶皺。接話道:“屬下本就為著能對那些聾啞人有幫助、才特意去學習手語的。
等知道他們有肆意作案行為的時候,也是對此非常痛心疾首的。所以一樁樁、一件件,都有詳細記錄。”
狄映聞言微微頷首。
他再問向朱祥道:“朱翻譯,你呢?你參與了有多少件?”
“回大人問話:因屬下年紀尚輕、被州府僱傭的時長只有三個月,故而參與的較少。共有19件,涉及聾啞人犯的數量為……大約是32人。”
朱祥畢恭畢敬地回答。
狄映聽著他最後報人數時、梗了一下,還說出了“大約”二字,就知道:朱祥這個年輕人,恐怕只是單純地熱衷於手語而已。
對於為人犯翻譯一道、不是那麼盡心竭力。
不過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畢竟年輕人嘛,討厭人犯的心理總是會多一些的。
“欒超,你呢?剩下來的,全是你有參與的嗎?”
狄映問向了欒超。
欒超應問點頭,只回了簡單的一個“是”字。
狄映靠近椅背,雙手閒適地搭在小腹之上,微笑地問向三人道:“那麼,你們誰來告訴本官:那些聾啞人犯、犯案的緣由?”
三人聽問,齊齊怔了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