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請問一下賴總,oko單車又是如何規劃的呢?”
賴枚一聽這個問題,便興奮起來:“我們的oko單車是一家立志改變世界的企業!這麼說吧,我們已經開始計劃下一輪融資了,要不了多久我們的oko共享單車一定會遍佈大街小巷。隨心單車的創始人江超不是說他們的目標是讓高校沒有難走的最後一公里嗎?套用一下,我們是想讓全國都沒有難走的最後一公里!”
也有記者問:“請問賴總如何看待外界說的oko抄襲隨心單車?”
賴枚不屑地說:“抄襲?那是他們沒見識。甲開了一家火鍋店,丙也開了一家火鍋店,你能說丙是抄襲了甲嗎?隨心單車的確是第一個做共享單車的,但不意味著只有他們有資格做!”
“請問……”
採訪繼續,賴枚悠然自得地回答者記者的提問,在媒體前賺足了眼球,大力鼓吹oko單車,同時把隨心單車說得一無是處。
……
隨心單車原本只在高校範圍內投放,所以外界並不瞭解共享單車。但oko面向全社會,一出現就引爆了輿論。
oko推出以後,在國內各大城市裡,每天都能看到一批又一批的oko單車從大車上運下來,擺在路邊顯眼處。
網路上討論oko單車的帖子更是接連不斷。甚至連官方媒體也開始關注起oko單車。而作為共享單車的先驅者,隨心單車除了大學生群體,反而沒有多少熱度。
與此同時,共享單車一下子成了本年度最熱的詞彙,開始有更多的資本也想參與進來分一杯羹,據說有某個單車的團隊已經找上了牛雲的阿巴里裡。
……
江超作為隨心單車的創始人,已經成了東海大學的風雲人物。
大家不得不服,就算是頂尖的大學,學生的水平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有的學生才大一就已經可以跟資本掰腕子了,大多數學生卻還是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未來一片茫然。
江超成為了許多學生的偶像。他住的寢室也常常有不認識的人來拜訪,搞得江超十分無奈,準備下學期也要搬出去住。
當然,也有的人不懷好意暗暗揣測,江超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家裡很“硬”。這部分人還不少,他們覺得自己的推測不無道理,畢竟據說江超的啟動資金有上百萬元,普通人,能拿出那麼多錢麼?
這些話當然沒有傳到江超耳朵裡。或者就算他聽到了也會一笑而過。
江超接受了財經記者的採訪。記者問起江超如何看待賴枚說隨心單車格局太小時,江超毫不在意地說:“能認清自己也是一種格局。我們認為我們的道路沒有錯,共享單車暫時還不適合面向全社會投放。”
……
隨心單車的分紅已經是很大的一筆錢了。當然,對江超來說還遠沒有漫畫和歌曲來得多。但對董慢和潘健這樣的普通學生來說,已經是一筆“鉅款”了。尤其是潘健,他對江超的感激根本無法用言語表達。回家前拿到分紅後,潘健在最後一次聚餐時喝了點酒,便有些失態了。
“江超,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感謝你。我能上大學是靠著大學生助學貸款,家裡一個妹妹還在唸書,生活費一個月才300元,她常常吃饅頭喝白開水,我這個當哥哥的心裡真不是滋味。”潘健抹了抹眼淚。
“父親在我小時候打工摔斷了腿,現在他們二老只能在老家種種地。這筆分紅,讓我不僅能還了貸款,讓父母輕鬆下來,也足夠我來供我妹妹讀書了!謝謝你,真的謝謝你江超!”說著,潘健藉著酒勁給江超深深地鞠了一躬。
江超聽得心裡同樣不是滋味,搖搖頭:“別這麼說,這都是你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