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又如何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孝,是不是關愛百姓呢!”小小朱問道。
方靜之笑了笑:“還記得書院門口刻的那三行字嗎!”
小小朱一字一句說道:“大道至簡,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方靜之指了指對面還在對噴的倆人:“對咯!”
“是不是孝,你就去問自己的長輩父母。”
“做的事情是不是愛民,那你就先去想,想好了再去做,當然前提是要先進行小規模的實驗,徐徐圖之。”
“可如果做錯了呢?”小小朱又問。
“做錯了,那就去改!”方靜之說道:“就像你皇爺爺當年帶兵打仗,他難道就沒有戰略失誤的時候嗎,肯定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次。”
“那既然是錯了,那就去改好了!”
方靜之摸著小小朱的腦袋,繼續說道:“咱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的百姓,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勤勞的百姓。”
“他們不怕吃苦,也不怕受累,只要你的初心是好的,哪怕是暫時的讓他們受到了傷害,他們依然會理解你,會擁護你。”
“他們怕的,是那種不懂的他們,是那種他們當做牛馬的昏君,是那種不把他們當人的狗官。”
“可讀了書,我就懂了這些了嗎?”小小朱有問道。
方靜之搖搖頭,抬起手點了點小小朱的腦袋:“聖人的學問,是要塑造我們的脊樑,武裝我們的大腦,聖人的學問,是告訴我們做人的底線在哪裡,超過了這個底線,那你不配當做人。”
“可我們只有大腦,不足以保護這個國家,也不足以讓我們大明的百姓吃飽穿暖,我們還需要把我們的雙手武裝起來。”
“作為大明百姓們的領導者,我們需要告訴他們,如何才能種出更多的糧食,如何才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財富,又該如何來保護他們所創造的財富。”
“這些東西,才是我們需要知道。”
“你作為大明未來的帝王,所有百姓們的領路人。”
“你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武裝自己的大腦與雙手,還需要認識到,什麼樣子的人才能跟著你一起武裝百姓的大腦與雙手。”
“就比如你的五叔,他在農學跟醫學是上是個奇才,所以你就需要讓他待到他合適的位置上,如此才能做出對大明,對百姓有利的事情來。”
“可如果你讓他去管理政事,他或許也能幹的不錯,但作出的貢獻卻絕對比他搞農學醫學來的少。”
“有比如李景隆這個傢伙,你讓他帶兵打仗,統領數十萬的兵馬,他能給你整的一團糟。”
“可你若是讓他在書院裡,教導學生們排兵佈陣等等的一系列理論知識,他又能做的比一切都好。”
“所以啊,小英子,你要學習讀書,不僅僅是讓你死板的如同這位孔先生一生,那就成為一個腐儒了。”
“嗯,你的父王,我那個倒黴大哥,現在就有點這樣的趨勢了。”
“當然這不重要,咱們說回來,你要明確的知道,你讀的這本書,核心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重點是,當你以後想用一個人的時候,知道他有多大的學問,能做多少的事情,最後要明確的知道,將他放到那個位置上,能發揮出他最大的能力!”
“所以,你作為一個未來帝王,讀書的最大作用就是,知人善任!”
“好,說的好啊,好一個知人善任!”
話音剛落,身後就傳來一陣鼓掌的聲響。
方靜之回頭看去,就看到老朱與小朱攜手而來。
小朱臉色有點黑:“靜之,你小子給孤說說,孤怎麼就有點腐儒的傾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