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真全與景王爺對坐船頭,邊上自由美婢伺候,一盞小火爐上煮著茶湯,邊上更放著生薑、紅棗、枸杞等任喝茶之人自己配置。
“貧道惶恐,不知殿下相邀何事?”
“忽聞江面歌聲傳來,因此想見見能唱出此曲之人。”
“貧道多謝殿下賞識。”
“不知道長欲往何處?”
“貧道想去江南,尋訪故人。”
“哦,此行孤正好回建鄴,正好同行。”
“貧道多謝殿下厚愛了。”
......
兩人聊了很多,最後才知道景乃是封號,王爺乃是大雍皇帝第三個兒子,由於並非皇后所出,早早的就就封景地,其名字趙德芳。而當知道出自河東柳氏的時候,趙德芳有些好感,但聽聞與柳文正是同族之後更是欣喜。
自古忠臣家中之人都會愛屋及烏,更何況柳侍郎為保護滿城百姓力竭戰死,更是讓許多人欽佩。
就連最開始有所戒備的周毅大伴都在此刻放鬆心情,其一柳氏出了一個柳文正,為了門楣必定重視教育,少有不學無術之徒,其二柳家之人至少不會讓門庭蒙羞弄出一個刺王殺架的事情。
這下柳真全留下變得更順理成章了,一連幾日柳真全與趙德芳一同飲酒、下棋、品茶,更是討論詩文,柳真全藉著前世小學中學語文老師的逼迫,總能從口中出現一兩句好詩,總是讓趙三王爺十分震驚,更是加倍的感覺其人乃是學富五車之人。
而周毅在一旁陪伴之時,總不自覺點頭贊同,殿下不為官家所喜,因此很少有能人相助,此刻出現一個文武雙全,更兼家學淵源的人才,哪裡能讓他喜不自禁,最開始以為只是俚語鄉歌,沒想到還是殿下慧眼識人,能找出這麼一個良師益友。
短短几日就讓本來愁容滿面的王爺,能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其實周毅知道王爺心中十分悽苦,十三歲比迫就藩,二十歲又被召回官家邊上陪伴,如今剛回封地不久,又被委以重任去和鮫人談判。
“柳道長,你乃方外之人對如今大雍與鮫人談判如何看待。”
“殿下,貧道剛從河東而來,並不知曉這一情況,能否詳細說明。”
“其實孤也不知道具體情況,只是一紙召書前來才明白。”
“殿下道長,其實這件事老奴還知曉一二。”
“大伴可於貧道解釋一二。”
“其實也就近日送來的奏報而已,不知為何,最近不知為何一支鮫人建鄴,佔據了建鄴周邊水道,更是將渡船上的人斬斷雙足放回,弄的建鄴周圍不得安寧。”
“鮫人?”
“正是鮫人。”
柳真全陷入沉思,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鮫人何故來此?”
“這卻不知,此前支聽聞過,而且據說鮫人多寡居,取油可長燃不止。”
“殿下不必擔憂,此行貧道可陪你走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