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在江對岸虎視眈眈,盛京城中,最寢食難安的要算五兵尚書衙門的人了。
從突厥朝駐北軍發起進攻,到勢如破竹,長驅直入,抵達江對岸,五兵尚書衙門都是最先知道的。他們是親眼看著前一份戰報送上去,上面還沒商討出應對結果,後一份戰報又送到了。可以說,他們是對整個戰況最瞭解的人之一。
眼下,突厥人隔江而望,虎視眈眈,他們心裡焦急不已,卻不知道如今該怎麼辦。
為此,一聽到外間傳來的腳步聲,見到走進來的姬晗,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站了起來,紛紛朝姬晗迎上去,“世子!情況如何?!您與太子殿下,還有其他大臣們,決定怎麼辦?”
姬晗抬眸看向這些人,目光炯炯,簡潔有力,丟擲一個字,“守!”
守住盛京,守住盛京百姓,守住這錦繡山河與黎民眾生!
五兵尚書衙門的人, 心裡其實也都知道, 到如今這個地步, 只有兩條路, 走或者留。走,顧慮重重;留, 亦是顧慮重重。他們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眼下聽到姬晗斬釘截鐵一個留字,儘管留下來危險不少,但他們反倒都鬆了口氣。
“世子, 那守城該如何安排?”眾人看向姬晗,徹底把他當成了自己的主心骨。
姬晗一邊大步往前走, 一邊快速回想這些人往日的表現,同時口中喊出幾個名字, “楊庭榮,孫秀朝。”
“下官在!”
“你們二人負責此次守城的軍備物資以及糧食排程!士兵們每人每日口糧從六兩改為十兩。”
不等楊庭榮和孫秀朝領命答應, 姬晗已經開始點下一個人的名。
“陶契。”
“下官在!”
“負責檢查城牆, 但凡破損之處,徵集城中工匠,呼叫石料,三日內修補完成!”
同樣的, 陶契還沒來得及回答是, 就聽到姬晗又開始下新的命令。
一道道指令從姬晗口中有條不紊釋出出來,原先如同一盤散沙的五兵尚書衙門瞬間像一臺擰上發條的機器,重新運轉起來。
五兵尚書衙門中, 來來往往的官吏都神色匆匆,各自都有自己的任務要做去。
一口氣將這場守城戰大部分要做的事全都佈置了下去,姬晗看著匆匆忙忙的屬下們,心頭的焦灼稍微和緩了一些。
即將到來的這場盛京之戰,他們這邊最大的劣勢有二。一是兵力少;二是時間緊。
要想增加贏面,他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搶在赫連縉進攻之前,做好迎戰的準備。
至於兵力少……
姬晗深吸一口氣,收回目光,看向唯一一名還沒有被安排任務的官吏。
“萬彥之。”姬晗朝萬彥之看去,眼眸黢黑深沉,聲音亦是格外深重。
之前沒被分配到任務,心中惴惴不安的萬彥之見狀,不由自主嚥了口唾沫,心裡越發緊張了。
“你的任務是帶人前往常州命破虜侯,速速帶兵前來救援!”
千鈞重擔突然落在肩上,萬彥之臉色一肅,他喉結重重滾動了一下,看向姬晗,斬釘截鐵應了聲是!
“下官定不負世子重託!”
將向破虜侯請求援軍的命令下達出去之後,姬晗坐回到書案後,開始緊鑼密鼓籌備起守城的詳細計劃來。
眼下赫連縉帶著手下十幾萬突厥士兵駐紮在對岸,看似一江之隔,似乎馬上就會過江來攻打盛京。但姬晗估計,他們最快也要在十天之後。
這個時代,大多數城牆高度在五六米左右,稍矮一些的城牆,甚至只有兩三米,搭個人梯就能輕鬆爬上去。而且大多數並非石頭牆,只是夯土牆。
然而盛京作為大周國都,不管是城牆高度,還是城牆的牢固程度,都遠勝其他城池。將近十五米高的城牆,堅固的石磚,這些都給攻城增加了難度。
赫連縉若是想攻城,勢必要準備各種攻城工具。他們先前行進的速度太快,恐怕這些攻城工具都沒有準備。
姬晗想的沒錯。
江對岸,赫連縉走出營帳,登上高處。他眺望著對岸,對岸建築的輪廓與影子在水天之間模糊可見。
凝望了對岸半晌,赫連縉深深吐出一口濁氣,朝著遼闊的江面與廣袤的蒼穹長嘯一聲。長嘯過後,他又用力地吸了一口帶著冷意的江風。
“這大周的風,比我們北邊的風溼潤乾淨許多。”
跟在赫連縉身後的部下見狀,笑著開口道:“是啊,中原王朝,大周連風都是乾淨的。”
赫連縉轉身,俊朗堅毅的臉上既有躊躇滿志,又帶著幾分焦急。他微微含笑,似感嘆一般,“我以前哪裡想到過,有一天竟然會因為行進太快,軍械跟不上,不得不放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