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陳慕武之所以在世界範圍內受到普通民眾們的如此追捧,除了因為他發現了一顆新行星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人人都想給這顆新行星取一個名字。
作為行星的發現人,陳慕武在行星命名上,有著近乎百分之一百的自主權和選擇權。
從第一次使用諾森伯蘭望遠鏡的十月份,到他公佈結果的一月末,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陳慕武一方面,是想用時間來掩蓋自己早就知道這顆行星存在的事實,另一方面,則是在公佈行星的日子上,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一月二十八日,也就是陳慕武帶著照片和軌道資料去找愛丁頓的那天,按照中囯傳統農曆計算,正是當年的臘月二十三。
這一天是北方習俗中的小年,而第二天,則是南方習俗中的小年。
無論南北,小年夜的共同習俗都是祭灶,恭送在灶臺旁陪伴了全家人整整一年的灶王爺“上天言好事”。
在陳慕武一開始的打算裡,他是想把這顆行星命名為灶王星的,所以才選擇了這麼一天。
剛好,在羅馬神話中,也有一位掌管灶火的神祗,叫做維斯塔(Vesta)。
如此一來,不但灶王星符合中文中天王星、海王星這種以某王星命名的規律,而且維斯塔,同樣也符合西方用羅馬神祗的名諱對行星的命名規律。
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在格林尼治天文臺當晚,陳慕武還沒來得及提出自己的想法,愛丁頓同樣也提出來了有關這顆行星該如何命名的問題。
“陳,雖然這顆行星的命名權在你,但我想,你一定也把這顆行星視為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取名字上,很可能會搖擺不定,猶豫不決。
“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向世界範圍內釋出一個徵集名字的活動?這樣一是能進一步地推廣天文學,二是大家集思廣益,說不定真能找到一個好的名字。反正最終的決定權和選擇權,也是在你手裡。”
愛丁頓所說的推廣天文學是假,向全世界宣傳這顆新行星的發現地,劍橋大學天文臺才是真。
守著一架老破小望遠鏡,十幾年的時間裡也沒能搞出什麼重要的科學研究。
現在終於有了一個舉世矚目的大發現,作為臺長的愛丁頓,必須要藉此機會狠狠地揚眉吐氣一把!
陳慕武樂於給愛丁頓這樣一個面子,反正就像他話中所說的,自己擁有最終選擇權,大不了就把灶王星的名字和取名思路在不經意間告訴葉公超,讓他也給天文臺寫信,提名一下也就是了!
所以在當晚,陳慕武和愛丁頓還在記者會現場向到來的記者們宣佈,劍橋大學天文臺將為這顆新行星,舉辦一個面向全世界範圍的徵名活動。
雖說是面向全世界,但在英國人心中,全世界基本上就等於“歐洲+美洲”。
所以愛丁頓才為這項徵名活動,設下了半個月的時間期限。
半個月的時間,剛好足夠歐美之間通訊一次,但這個時間,卻又連歐洲和亞洲之間單程通訊一次都不夠!
……
記者會結束之後的第二天白天,陳慕武和愛丁頓就又乘坐火車回到了劍橋。
上星期日晚上,陳慕武去天文臺拍攝了最後一組照片。
星期一,他請了假在自己房間裡睡了一白天,然後傍晚又去天文臺找愛丁頓,當晚他們就決定第二天去倫敦。
所以在星期二全天,陳慕武依然沒能出現在卡文迪許實驗室裡。
直到星期三上午,他才姍姍來遲。
請了一天的假,卻無緣無故地曠了兩天多的課,這讓陳慕武的導師盧瑟福很不爽。
雖然陳確實是個天才,也確實搞出來了不少的發明發現,但這些並不能成為他驕傲的資本。
陳還年輕,還有著很強的創造力,他如果走上歧途,無論是對他自己還是對未來物理學的發展,都不是一個好訊息。
盧瑟福覺得,自己有義務敲打他一下,不能讓陳慕武就此墮落下去。
於是在星期三上午,陳慕武剛一回到卡文迪許實驗室,他就被別人通知,盧瑟福喊他去自己的辦公室。
“天才,這兩天消失不見,是又有什麼新的發現了嗎?”
陳慕武驚訝於盧瑟福的未卜先知,他剛想像《泰囧》裡的王寶寶在過街天橋裡給徐崢送手機時那樣問上一句“伱怎麼知道,是不是愛丁頓爵士已經提前告訴你了?”這種話,但是他的老師根本就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陳,你是不是覺得,在物理學上才剛剛取得了一些成績,就可以忘乎所以,可以飄飄然了?
“但你別忘了,你還年輕,還有的是時間和機會,來取得更多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