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降臨在北俱蘆洲,朝著太湖中央最大的島嶼穹隆島上墜落下來。
張天樂降臨在穹窿山的山頂上。
二十五面彩旗繞著張天樂旋轉。
張天樂豎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大喝一聲:“歸位!”
最大的一面彩旗紮在張天樂的身後。
剩餘二十四面彩旗朝著四面八方擴散,飛到太湖諸島上。
彩旗落定釋放出五彩神光。
每個島嶼的神光都是兩兩相連,交織成網。
張天樂大喝一聲:“隱!”
所有彩旗從島嶼上消失。
五彩神光也隨之消失。
張天樂雙手合併:“宮殿,降臨!”
“轟隆……”天上掉下來宮殿群。
穹窿山上掉下來一座主殿建築群。
穹窿山山腳下是一個漢白玉石頭雕刻的飛簷勾角的大門。
大門匾額上寫著“菜刀門”三個大字。
大門左邊上聯:海到盡頭天作岸
大門右側下聯:山登絕頂我為峰
大門後面就是玉石臺階。
臺階連到半山腰。
半山腰是三座並列在一起連著的四進四合院大殿,作為前殿。
前殿過了之後,又是漢白玉階梯。
再往上,是二十四座排列在一起的四進四合院建築群。
這就是主殿。
主殿中央是一座黑瓦白牆的九層寶塔。
這座塔是藏經閣。
風一吹。
“叮鈴鈴……”塔尖上銅鈴,隨風作響。
由於學生少,張天樂沒有放出來全部的建築群,只是放出來很少的一部分。
真的收徒五萬人的時候,再放出來也不遲。
穹窿山周圍四個小的附屬島嶼,白象島,青獅島,大鵬島,靈猴島上的建築群跟穹窿山一模一樣。
不同的是,四個附屬島嶼門口擺著一雙白象石雕,一雙青獅石雕,一雙大鵬石雕,一雙靈猴石雕。
穹窿山主島的大門前面有左右兩側各有五根石柱,一共十根石柱。
每根石柱上雕刻著九龍圖騰。
最後一步,加持護宗大陣。
張天樂掏出一塊五芒星玉簡,直接捏碎了。
整個太湖水域,包括沿岸十四里,全部被五芒星法陣覆蓋。
法陣消失。
一個圓球形狀的結界,包裹住了整個太湖,以及太湖沿岸五十公里內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