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那些女人不會來煩他,但聽著她們哭泣,那聲音也是挺鬧心的。
長孫皇后只是跟李世民對了一個眼神,彷彿就像是談過半個小時一樣,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要做什麼。
很快,長孫皇后將內屋的女人們安撫下來,哭泣聲小了許多,那些大臣們,也都急吼吼的跑到了。
有資格瞻仰儀容的老臣並不多,都是些李淵的心腹,本來就夠老的了,很多就從朝堂退了下去,是以來的不算多。
品級夠的大臣也都進屋去,給李淵行了禮,然後就一起商量著辦後事的問題。
李世民是孝子,不管他做了什麼,這個孝子的身份是誰都無法取締的。
眾人都各司其職,忙碌起來,李川沒參和進去,只是找了個機會,遞給長樂一塊手帕,兩人對了個眼神,話都沒說上一句。
畢竟他們沒成婚,李川現在還算是外人。
再說了,在這裡的不是皇家人,就是處於高位的大臣,李川這個爵位,還是低了些,混在裡面也不起眼。
李川也不給別人添麻煩,很自覺的溜邊,然後李世民開始打發那些聞訊趕來,品級又不足以留在宮裡操辦的官員時,他也跟著離開了。
回到府中,管家已經將帶顏色的東西都撤掉,白帆掛了起來,太上皇駕崩也是國喪,全國都禁止享樂,禁止吃肉,至少三個月。
在這期間,所有人都必須穿素服。
李川回去就查了下,守孝得多久,於長樂來說,最好是守27個月,當然了,主要還是得看皇帝怎麼說。
但李川想著,李世民有了玄武門這一遭,現在正是表現他孝心的時候,肯定會守滿孝的。
不出意料,第二天李世民就在朝堂上宣佈,要守孝27個月,眾大臣紛紛表態,立志要追隨李二陛下,對李淵太上皇的逝世表示痛心,都要跟著守孝27個月。
李川木著臉,沒啥想法,對於自己非酋的命格,他已經習慣了。
守就守吧,不就是推遲幾年結婚嘛,他無所謂。
才26歲,就算再推3年,他還不到三十呢。
在現代的話,也是屬於結婚早的了吧?!
本來他的計劃也是三十之年成家,能多玩兩年也不錯。
一時間,李淵的死,讓整個長安城都安靜了不少,打了勝仗那股子興奮勁也消失了。
李川覺得秦瓊的命也不太好,偏偏趕到這個時候,立了功,該賞還是會賞的,只是不能辦什麼慶功宴了。
那這個功績看起來就沒有那麼炫目。
還好,以後立功的機會也很多,不著急。
但李川知道,以秦瓊的年紀跟身體狀態來看,如非必要,他應該是沒有出征的機會了。
畢竟還有身體倍棒的程咬金,尉遲敬德在等著呢。
每個立功的機會都很珍貴,畢竟現在大唐已經很穩定了,沒有必要的戰爭肯定不會打得太多。
而在李川的建議下,現在大唐的兵都是貴精不貴多的,手裡的武器換了一茬精鋼打造的,在戰場上跟人硬碰,肯定不會折的那種,再說了還有炸藥,炸人不太行,可是炸城可以啊。
只要不是那種巨石堆出的城牆,幾下就炸塌了,就算是巨石堆成的,雖然費點勁,但也不是不管用的。
就算炸不塌,嚇死他們也是值了。
本來李世民還打算打完了南邊,趁著這個勢頭,把高句麗也打下來呢,現在看來,只能緩緩了。
倒不是說李淵死了就不能打仗,只是他現在守孝,輕啟殺戮不太好。
再說了南邊也確實需要時間穩定一下。
按照早就商議好的那般,徵集百姓去南方開荒,開出多少土地都是自己的,還五年不用交稅,而且朝廷不僅送他們過去,還會給一筆安家費。
待遇是真的不錯了。
至於真臘和南詔諸部計程車兵,都押回來當奴隸,做滿五年就放人,自己愛幹嘛幹嘛去,老百姓嘛,李世民的意思是,帶到北方一些,讓他們在草原上生活,剩下的就不管了。
大唐遷去的居民也不在少數,再加上當地安排的官員,想來那些南蠻子也鬧不起什麼事來。
只要鬧不起事,李世民就放心了,就像李川說的那樣,民族的同化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