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川的忙碌中,蝗災如期到來了,眾人都如臨大敵,時時刻刻關注著蝗災的發展。
李川鼓勵百姓養的家禽這次立了不小的功勞,個個都吃得滾圓,無論到了哪個村莊,首先看到的就是滿地亂跑的雞鴨鵝,如果是去年的養殖規模達到這種程度,那糧食至少能剩下一半,但今年不行,今年的蝗災範圍太大,規模也大,家禽吃的這些,在初期是能壓制一下,可當蝗蟲都紛紛長成後,就不行了。
到處飛竄的蝗蟲都能追著家禽跑,當然,它們不吃肉,但是撞到身上也疼啊,家禽也知道疼,所以都找犄角旮旯的地方藏著去了,偶爾探個腦袋出來飽餐一頓,反正蝗蟲到處都是,它們都不需要去找食。
百姓們很心疼,看著就快長成的莊稼被蝗蟲糟蹋,跟要了他們的命沒區別。
得虧有去年的經驗,知道日子再難過,都還有朝廷在,不會看著他們餓死的,還有那些吃得肥嘟嘟的家禽也給了他們底氣,就算不賣去換糧食,自己吃的話,至少也能堅持一個月的。
李川還在跟公輸家繼續研究發電機,他能幫的有限,應該說,他就是一個負責解答問題的。
偶爾不去宮裡的時候,李川還會特意出去轉轉,特別是自己的封地,話說,也不知道李世民是故意的,還是根本就忘了,升了他的爵位,但領地卻沒有增加,管轄的人口也沒有變動,也就是說,待遇還是子爵的待遇。
李川更傾向於李世民是故意的,誰讓他那天沒去呢。
可是聖旨宣佈的時候,李世民也不知道他沒去啊,所以說,無論他去不去,李世民都成心沒打算給他提升待遇,是這麼個理兒吧。
想明白這個道理,李川也就不覺得有什麼了,反正就沒打算給他,那無論他怎麼做,李世民也是不可能改變主意的,除非他再立功。
李川現在沒有立功的想法,他身上的工作已經夠多了,再多的話,他覺得他都要學陶淵明去採菊東籬下了。
出了門,除了滿地亂蹦的蝗蟲之外,李川頭一個想法就是,今年的百姓要比去年的更淡然,大概是經歷了一回,百姓們也知道朝廷有準備,所以少了許多慌亂的情緒,雖然面上仍有憂色,卻沒那麼濃重,憂心中還帶著些對生活的希望,不像去年,看著就只有絕望。
出門逛了一圈,又去了劇院一趟,三個多月的時間,劇院已經建得差不多了,李川給出的方案比一般的房子建起來要麻煩些,可是攏音效果比較好。
古代沒有音響裝置,只能這麼做讓眾人的聽感體驗能夠舒服一些。
本來李川還想著在這裡安裝一套音響裝置的,可惜他沒有閒錢再買一臺發電機了。
好在劇院並不太大,在大唐是獨一無二的,可跟後世那些一個比一個華麗的劇院相比,這個只能說是鄉村小禮堂,連大禮堂都算不上。
李川計算了一下,估計擠一擠,滿打滿算能坐下百人。
這個規模,演員連擴音器都不需要使用,當然用了也行,估計後排能聽得更清楚。
充電式擴音裝置,這個可以考慮一下。
只是要買的話,估計至少得兩套,一套沒電了,另一套必須得頂上去,不然只有停工等充電了。
充電這事,還得找個專人負責,不然一時不察放觀眾鴿子就好笑了。
不過開業的事也不急,劇院是建得差不多了,可裡面的裝修還沒做呢,等裝完後,又得是幾個月過去,那時正好蝗災也過去了,人們也就有了心思來看話劇。
雖說蝗災時,那些富人也可以玩樂吧,但李川總覺得搞那麼大不太好,百姓們都餓著肚子,再看他們敲鑼打鼓的熱鬧開業,一個玩樂的場所,再聚集一群達官貴人,個個都穿金帶銀的,富貴無雙,還被養得白白胖胖,這得多拉仇恨啊?
反正李川覺得,如果是自己吃了一頓沒下頓的時候看到這樣的場面,心底肯定有一種呸他們一臉的慾望。
這算是輕的了,要是碰到脾氣不好的,那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還指不定幹出什麼來呢。
當然大唐的百姓應該是沒那個膽子的,但是被人在心裡罵,感覺也不是那麼太好,對吧?
話劇他倒是選定了兩個,除了包青天之外,還有天仙配,他仍然覺得愛情故事更適合大唐,另一個是金屋藏嬌,大家都知道的陳阿嬌的故事。
本來李川是想選個新奇的,但是每次選了之後,都會被許敬宗否定,原因就是,他看著都很難理解,那麼其他人還不得跟看天書一樣啊。
估計一場戲看下來,裡面到底演了什麼,他們都說不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