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在見到李川時,微微有些不自在,但看到葫蘆絲後,眼睛一亮,那點子不自在就煙消雲散了。
而在李川斷斷續續勉強吹了一曲之後,長樂更是興趣大盛。
“聲音真好聽,跟鋼琴是不一樣的,有種,嗯,特別的韻味,好像樂器本身就帶著草木清香,一種大自然的意境。”長樂微微眯眼,說出自己的感受。
李川將一個新的葫蘆絲遞給了長樂,驚歎於她敏銳的感覺,“好好練習,可別像我一樣,吹得讓人一言難盡。”
長樂捂著嘴笑,安慰道:“千年哥是做大事的人,不擅長樂器也是正常的。”
他是做大事的人?長樂還真會美化他。
不過這話倒也不是沒道理,畢竟他到大唐這麼久以來,做的還真都是大事。
當然小事也沒少做就是了。
就比如,他正想趁著過年的時候,再去封地一趟,把封地上的村民集中起來,教他們榨油。
李川想起榨油這事是有原因的,也不僅僅是為了給封地村民一個發家致富的機會,原因就是,他吃豬油吃膩了,也怕自己一直這麼吃下去,不到中年就會被三高纏上,萬一活不到八十就死了,那多冤。
就算在大唐,李川也是希望能夠長命百歲的。
在家裡待了兩天,接待了兩天客人,大部分都是二代,官二代,皇二代,還有世家的二代也不知道走得誰的門路,都打著送年禮的名義,送上門來混了個臉熟。
李川認不全,倒是小銀子和小銅子都認全了,這樣就行,以後有什麼事,身邊還有人提醒。
過了這熱鬧的兩天後,李川帶著從墨蓮花那裡買的榨油裝置,去了封地。
說起這個榨油裝置吧,相當的簡陋,李川也想買全自動的那種,但價錢讓他望而卻步,再一個,再精密了,大唐的工匠沒辦法仿製,那麼油坊就肯定無法擴大,這不是李川想看到的結果。
能保密著賺到錢,那當然好,但大唐也不是沒有聰明人,人家自己也不是研究不出來,不就是榨油嘛,能有多難。
李川是覺得能賺一筆是一筆,封地的百姓好過了,他收稅也收得理直氣壯不是?!
一到封地,很快陳老頭就自動找了過來,紅光滿面的,笑呵呵的挑著一隻籮筐。
走進時,李川就聽到籮筐裡發出咕咕的聲音,看來是帶著雞來的。
小老頭放下筐,搓著手不好意思的道:“也沒啥好東西,大傢伙都是指著大人才吃飽飯,您別嫌棄。”
“不嫌棄,這是心意,我領了。”李川收得痛快,還驚奇的問:“今年能吃飽飯?”
“可不是,別看我們收成不少,但想吃飽也難,今年遭災,但皇帝陛下免了我們的農稅,大人您這也沒收,還給我們想轍養了這麼些家禽,可不是日子就好過了?”小老頭笑得一本滿足。
“但想吃飽也難吧。”李川皺了皺眉,今年這種情況,怎麼算是吃不飽的。
“還行,比往年不差,半飽總是有的,老的小的都沒餓死,這就是好年頭了。”
李川有些唏噓,唏噓過後,他就道:“我這裡倒是有一個增加收入的法子,但這回你們學了,最好保密,不然別人學了去,你們再想賺這獨一份的錢,就不容易了。”
技術傳揚出去對李川來說其實沒什麼,榨出來的油多了,老百姓都能吃上才好呢。
可是對他封地的百姓來說,就是天差地別了。
他又不是傻子,有好東西當然得緊著自己人啊。
要是別人破解了,或是無意間透露出去,別人學去了,那也就學去了,沒辦法的事,可要是自己往外傳,就有點蠢了。
一聽李川這麼說,小老頭立刻激動起來,站在那裡都想轉圈圈,搓著手,張了張嘴,都不知道該說啥才好。
李川讓小銀子把榨油器拿出來,道:“其實早在東晉時期就有了榨油技術,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也有記載……”說著李川拿過榨油器,很簡易,其實就是幾塊木頭組裝成了,其中的一塊木頭上挖了個洞,下面一個小孔用來漏油,上面的類似木錘的可以活動,取過料餅放在洞裡,然後用突出的那塊木頭用力壓下去,就能擠出油來,這東西跟壓蒜泥的擠壓器是一個原理,李川做了個示範,接著道:“我現在用的這種方法,出油率很低,料餅是用的黃豆,這是豆油,跟豬油一樣,可以用來做菜,對身體也好,只是工具方面,你們得自己思考是不是做個更好用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什麼困難都給他們解決了,讓他們撿現成的?李川還真是不樂意,好歹自己也得用點腦子上手去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