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閉著眼緩了好半天,才幽幽的開口:“說說,到底因為什麼失敗?”
“失敗的原因很複雜,總結來說,大概就是天不應時,地亦不利,人更不合吧。”李川皺著眉,努力回憶前幾天惡補的歷史知識,“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戰時拖延太長,到了冬日更是不適合征戰,只得退兵,退兵時好像還遇到了些困難,死了不少人。”
“第一次失敗了,朕就沒再試過?”李世民覺得這不符合他的性格。
李川無奈嘆息一聲,“試了,一共打過三次,都失敗了。”
【小哥哥,你這麼說好像不對,第三次沒怎麼打起來,李世民就死了,而且高句麗最後被唐高宗給滅了,所以說沒打下來這話是不對的。】墨蓮花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來的,但顯然,她已經看了許久了。
李川驚訝,是這樣的嗎?看來他的歷史補得不全啊。
“那是後來高句麗又復國了?”
【不算復國,那邊一直不安份,後來那個誰,emmm忘了,反正就是冒出個人建立了高麗,不是原先的高句麗。】
李川懂了,意思就是唐高宗打下來了,但沒多久那邊就又反叛了,四捨五入,跟沒打下來一個樣。
大殿中一片安靜,所有人都靜默著,李川也沒敢再戳李世民的心窩子,怕他氣一上頭,自己再捱打。
【其實李世民徵高麗結果算是失敗了,但詳細看過程,他是打了不少勝仗的,只是達不到碾壓的程度,一入冬就不得不退兵,可以說若不是天氣太冷,高句麗早就亡了。】
李川眯著眼思考了一會兒,突兀的開口道:“其實讓大唐計程車兵能適應冬季戰鬥,也就解決問題了。”
李世民抬眼看向他,“詳細說說。”
“主要是天氣,無論是高句麗還是吐蕃,到了冬天都特別冷,大唐計程車兵受不了,戰鬥力下降,就是不打仗,在那樣的天氣下,他們也會受傷,生病,但這個問題不是不能解決的。”
“陛下,涇陽縣子說得對,在他們那個時候,最北邊的地方都是有人住的。”房玄齡提醒道,才剛看過地圖,他對這一點印象深刻。
“哦,對。”李世民恍然,“那時是怎麼禦寒的?”
“方法很多,比如棉花,羊毛,鴨絨,都可以拿來製衣,製出來的衣物輕薄暖和,在冬季穿最適合不過。”
“棉花是什麼?”李世民知道羊毛,鴨絨嘛,肯定是鴨子身上的絨毛,但棉花他沒聽說過。
“就是開花像是雲朵一般的植物。”李川表情古怪的道:“我想在御花園裡應該能夠找到。”
宋朝以前棉花都是用來當做觀賞植物的。
“朕見過。”李世民坦然點頭,並且打算一會兒去御花園看看。
“那麼製衣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李川雙手一攤,“臣也沒辦法,沒有材料,臣制不出棉衣。”
棉花的產量稀少,能把皇宮裡的這些主子和重臣都武裝上就不錯了,至於鴨絨,沒有合適的布料阻隔,製出來的衣服還不得跟篩子一樣,沒幾天鴨絨就漏沒了。
“陛下,現如今更適合大唐的,還是羊毛製衣。”
李世民:“……”
所以還是得買羊是吧?這小子怎麼就跟羊過不去了。
“行,那就買羊。”李世民咬牙應下。